人類進化的假想

魯道夫猿人:錯誤粘合的臉

“魯道夫猿人”的術語,是1972年發掘的一些化石碎片的名字。因為這些化石是在肯尼亞的魯道夫河附近發現的,所以,根據推測把這一化石歸類為“魯道夫猿人”。大多數古人類學家認該化石不屬於已經滅絕的另一叫做“魯道夫猿人”的動物,實際上也是“猿人”,即一種猿類。

發現化石的理查德·李基將它命名為“KNM-ER1470”,並說它有280萬紀年,是人類學史上最大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影響。在李基看來,這個小頭顱像南方古猿、臉部又像人臉的生物,正是南方古猿與人之間缺少的連接。然而,那以後不久,類似人臉的KNM-ER1470的頭顱,頻繁出現在科學雜誌的封面上;那實際上是頭顱碎片拼合的結果--可能是故意所為。1992年,蒂姆·布羅米奇教授在電子電腦的幫助下,對人臉進行了解剖性研究,並透露了這個事實:

“當它(KNM -ER1470)被第一次重建時,臉部幾乎垂直地附著在頭蓋骨上,很像現代人平整的臉。但新近的解剖學研究顯示,生活中的臉必須相應地突出頭顱,產生看似猿的外貌,從而更像南方古猿的臉。”75

進化論家、古人類學家J·E·克羅寧也說道:

……在這張結構粗糙的臉上,鼻梁塌陷(使人想起更新紀靈長動物中凹的臉部),額頭較寬,犬牙堅固,磨牙碩大,這些相應的原始特徵,使這個物種與南方小猿的成員連在一起。” 76

密執安大學的C·洛林·布朗司,對1470號牙齒和下巴的結構研究後,也總結出相同的結果:從下巴尺寸及包圍磨牙的部分可以看出,ER1470化石具有與南方古猿一樣的臉和牙齒。77

約翰·霍金斯大學的古人類學家艾倫·沃克教授,至少做了與李基對KNM-ER1470一樣多的研究,他也支援這種生物不應該歸在“人屬”類,包括“南方巧猿”, 或者“魯道夫猿人”,即人類;相反,它們應歸為南方古猿類。78

總之,進化論提出的作為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之間過渡形式的“南方巧猿”或“魯道夫猿人”,完全是想象中的產物。正如當今很多研究人員所證實的那樣,這些生物是南方古猿系列的成員。它們的所有解剖特徵揭示,它們分別是一種猿。1999年在《科學》雜誌上,這個事實得到兩個進化論人類學家--伯納得·伍德和馬克·考拉得的證實。他們解釋說,”南方巧猿”和魯道夫猿人(1470號頭骨)的分類是想象出來的;強加在這些類別上面的化石,應是南方古猿的屬性:

“離我們更近的是,將化石中的物種確定為‘人’,是以絕對的大腦尺寸為基礎的,由此推論出語言的運用能力、手的作用和製作石器的能力。人類進化種類的作用和定義、‘人猿’的劃分似乎已毫無問題了--只有一些異議。但是,……新近的資料對現存證據的重新解釋,古人類學檔案的局限性,使現有的人猿歸類的標準無效了。

“……換言之,從賦予南方巧猿和魯道夫猿人的種型群來看,'人猿類'不是好的分類。因此,南方巧猿和魯道夫猿人應該從'人猿'中除去。明顯的分類應必居其一:將一類或兩類都轉變成早期的原始人類之一,也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忠告:南方巧猿和魯道夫猿人應暫時轉變成南方古猿類。”.79

伍德和考拉得的結論,核實了我們在這堛爾挭嚏G歷史上不存在“原始的人類祖先”。這樣的生物實際上是屬於南方古猿的猩猩一類的動物。化石紀錄也顯示,這些滅絕的猩猩與“人屬”即人類之間,沒有任何進化關係;化石中的人類是突然出現的。

直立人與其後:人類

根據進化論者富於想象力的安排,人類內在的進化順序如下:先是直立人,然後是古代智人(Homo.sapiens)和尼安德特人,接著是克羅馬農人(Cro-Magnon),而最後才是現代人。不管怎樣分類,原先的人類種族的存在是真實的。他們之間的差異不會大於因紐特人與黑人、俾格米人與歐洲人之間的差異。

直立人:一種古代人種

“Erect”是“直立”的意思,“Homo erectus”表示“直立步行的人”。這一物種的化石屬於特殊的人種。由於直立人的大多數化石沒有共同特徵,所以,很難用他們的頭骨來說明這些人。這是不同的進化論研究者,得出不同的分類與名稱的原因。左上圖是1975年在非洲的庫比·弗拉(Koobi Fora)找到的頭骨,它是通常用來定義直立人的依據。右上圖,編號為KNM-ER3733的頭顱的“身份不明”。所有不同的直立人的頭顱的容量,在900到1100毫升之間。這些資料在當代人頭顱容積的範圍內。

右圖,編號KNM-WT15000或“土坎納孩子”,可能是業已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人的化石,對該化石研究後估計,這塊160萬年以前的化石,屬於一個12歲的孩子,身高180釐米--如果活到成年的話。這塊與尼安德特人種非常相似的化石,是關於人類進化的故事無效的最明顯的證據。進化論者唐納德·約翰遜這樣描述這塊化石:“他高而瘦,體型和肢體的比例,與當今赤道上的非洲人相同,肢體的尺寸與現今北美的白種成人完全一樣。” ]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直立人,他被稱為最原始的人類。與“直立”的詞義一樣,“直立人”意味著“直立行走的人”。進化論者通過加上”直立”,必須把這些人從早先的人中分開,因為現有的直立人的化石都很齊整;這在更新紀靈長動物或南方巧猿中是見不到的。現代人的骨架與直立人的沒有區別。a

進化論者把直立人定義為“原始”的主要理由,是頭骨的容量900-1100毫升--這比現代人的平均值要小,還有它那茂密而突出的眉毛。然而,今天活在世上的人中,很多人具有與直立人同樣的“大腦袋”(如俾格米人),還有人長著濃密的眉毛(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頭顱容量的差別並不代表智力或能力的差別,智力取決於頭腦的內部組織,而不是它的體積。這是憬狻P知的事實。80

北京猿人和亞洲爪哇人的化石,使直立人的化石聞名於世。而這兩種化石是不可靠的。北京人的化石是用一些熟石膏做成的,其原物不為人知;爪哇人則是用一塊頭顱碎片,再加上幾米外的一個地方找到的盆骨一起“組建的”,並且沒有[象表明,它們屬於同一生物。因此,在非洲獲得的直立人化石就逐漸重要起來。(應注意的是,一些進化論者把其中一些稱?直立人的化石,劃歸到第二類:“Homo.ergaster”。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之間的意見不一致。我們將把這些化石放到直立人的類別中。)

在非洲發現的直立人化石中,最著名的是在肯尼亞土坎納湖(Turkana)附近找到的“納堮w土目直立人“(Narikotome homo erectus)的化石,或稱“土坎納男孩”的化石。據考證,這是一個12歲的孩子的化石,成年時的身高為1.83米。化石直立骨骼的結構與現代人完全相同。就此,美國古人類學家艾倫·沃克說,他懷疑“一般的病理學家能夠說出這塊化石骨骼與現代人之間的區別。”81 關於頭顱,沃克說,“它看起來非常像尼安德特人。”82 就如我們將在下一章堿搢鴘漕獐芊A尼安德特人是現代人種。因此,直立人也是現代人種。

70萬年前的水手

“原始人比我們想象的機靈得多……”

1998年3月14日刊登在《新科學家》上的新聞:進化論者稱為直立人的人,70萬年前就當上“海員”了。這些具有足夠知識和技術的人,會建造船舶、利用海上運輸的人,幾乎不能說成是“原始的”。 ]

連進化論者理查德·李基也陳述,直立人與現代人之間的差異頂多是人種的變化:

“我們還要看到每個人之間的差異:頭顱的形狀、臉的輪廓、眉毛的濃度等等。這些差異或許並不比當今不同地區的現代人種的大。這種生物性的變化,只有當人們從地理上長期分離時才會發生。”83

康涅狄格大學的威廉·拉弗林教授,對紐因特人和生活在阿留申島上的人,做了大量解剖學研究後發現,他們與直立人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拉弗林因此得出結論,所有這些人種實際上是智人(現代人)的不同人種:

“當我們考慮到在邊遠地區生活的群體,如愛斯基摩人和澳大利亞的叢林居民--他們就是智人的單一人種--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時,我們有理由推斷,北京猿人(標本編號:ALC)屬於這同樣變化頗多的物種。” 84

對智人的分類是多此一舉,將化石歸類給直立人,其實與近來在科學圈聽到的說法,並無不同之處:他們把智人看作一個不同的物種。《美國科學家》對此作了討論,結果在2000年召開了一次關於這個主題的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會的大多數人,就直立人在分類學上的地位,展開激烈的辯論;論點是密執安大學的密爾福特·沃爾普弗、堪培拉大學的阿蘭·托恩及其同事提出的。他們爭執的焦點是:直立人作為一個人種是無效的,應該把這一分類完全取消。“人屬”類的所有成員--從二百萬年前到現在--是變遷複雜、廣泛分佈的物種;智人沒有過自然的突變或細分。學術會的主題是:直立人並不存在。85

維護上述論點的科學家所得出的結論為:“直立人不是不同于智人的一個種類,而是智人之內的一個人種。”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人種的直立人與原先提出的“人類進化”的假想,還有一個巨大的缺口;這一假想進化的順序是:南方古猿、南方巧猿、魯道夫猿人。這就是說,地質記錄中最初的人類,並沒有早先進化的歷史,而是突然出現的;也許沒有更清楚地表明他們被創造的[象了。

但是,接受這個事實,完全違反進化論家所奉行的獨斷的哲學理論和意識形態。結果,他們竭力將真正的人種--直立人描繪成半猿生物。他們“重建”直立人時,頑固地給他繪上猿的相貌。還有,他們用同樣的描繪方式,使猿猴徹底人性化,就像南方古猿或南方巧猿那樣。用這種方法,他們還尋找與其理論“近似的”猿猴和人類,以彌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間的鴻溝。


尼安德特人



假面具:儘管尼安德特人 與現代人毫無兩樣, 但進化論者依然把他描 繪成猿猴的模樣。
尼安德特人是10萬年以前在歐洲突然出現、35,000年以前迅速而悄然消失、或被其他人種所同化的人類。他們與現代人唯一的區別,就是其骨骼更為壯健、頭顱容量稍大。

尼安德特人是一個人種。這是今天幾乎人人都承認的事實。進化論家已極力想把他當成一個“原始人種”;然而,所有的發現顯示,他們與今天走在大街上的“壯健”的人類毫無兩樣。新墨西哥大學該學科上的權威、古人類學家埃塈J·特林考司(Trinkaus)這樣寫道:

仔細比較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遺骨後發現,尼安德特在人解剖學方面,其運動方式、操控能力、智力水平或語言能力等都不比現代人的差。”86

當代許多研究人員把人定義為現代人的亞種,並稱之為“尼安德特智人”。調查結果清楚地證實,尼安德特人掩埋逝者、製作樂器,在文化上與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現代智人有密切的關係。確切地說,尼安德特人是一個隨時日消失的“壯健”的人種。

75 Tim Bromage, New Scientist, vol 133, 1992, p. 38-41.
76 J. E. Cronin, N. T. Boaz, C. B. Stringer, Y. Rak, ”Tempo and Mode in Hominid Evolution”, Nature, Vol 292, 1981, p. 113-122.
77 C. L. Brace, H. Nelson, N. Korn, M. L. Brace, Atlas of Human Evolution, 2.b.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lson, 1979.
78 Alan Walker,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39 (2), 1978, p. 54.
79 Bernard Wood, Mark Collard, ”The Human Genus”, Science, vol 284, No 5411, 2 April 1999, p. 65-71.
80 Marvin Lubenow, Bones of Contention, Grand Rapids, Baker, 1992, p. 83.
81 Boyce Rensberger,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9, 1984.
82 Ibid.
83 Richard Leakey, The Making of Mankind, London: Sphere Books, 1981, p. 62.
84 Marvin Lubenow, Bones of Contention, Grand Rapids, Baker, 1992. p. 136.
85 Pat Shipman, ”Doubting Dmanisi”, American Scientist, November- December 2000, p. 491.
86 Erik Trinkaus, ”Hard Times Among the Neanderthals”, Natural History, vol 87, December 1978, p. 10; R. L. Holloway, ”The Neanderthal Brain: What Was Primi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Supplement, Vol 12, 1991, p.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