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是伊斯蘭教徒


個案一:

馬永祥
伊斯蘭教最講中庸

走進馬永祥的家,便會發現伊斯蘭教充滿他的生活中,糖水、牛奶至牙膏,也有“Hala" 標誌 (即清真,符合伊斯蘭標準食品),櫃面有《古蘭經》經文木雕,工人是印尼穆斯林,太太當然亦是信徒,「我希望結婚對象有同一個宗教信仰,這是我擇偶的最優先考慮。」他補充,相同信仰才有同一價值觀,減少爭拗。

伊斯蘭教禁止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男女(非親屬)有身體接觸、禁穿坦胸露臂衣服.....

馬永祥育有一子一女,但現時的香港,連卡通片內的白雪公主都穿低胸衫,美少女戰士也有男朋友,怎樣教?

「我希望像打防疫針一樣,從小讓孩子明白真實的伊斯蘭。」他專程從網上訂購伊斯蘭服飾公仔,與朋友交換《古蘭經》故事卡通片集、故事書、阿拉伯文《古蘭經》VCD及介紹禮拜步驟的發聲遊戲。他笑說,信宗教沒有被迫,但當然想把最好的留給子女。他解釋,穆斯林相信小孩性本善,知道真主存在,但若任由後天環境、朋友、媒體熏陶,一定會令性格有所偏差, 「我現在不教,即是容許環境影響她。」

他出生於香港伊斯蘭家庭,從小上清真寺、唸《古蘭經》,也不求甚解,直至中四到馬來西亞參加「伊斯蘭生活營」 ,才第一次有系統地了解伊斯蘭教,預科時期則是人生另一個轉捩點。「七、八十年代盛行共產主義,我比較伊斯蘭教、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共產是國家為主,要犧牲小我,資本主義則只講個人自由。」他發現,伊斯蘭教最中庸,既容許擁有財產,信徒亦要繳天課 (扣除日常開支後,餘產的2.5%要強制性捐獻予弱勢穆斯林,像社會主義般照顧弱勢社群,不會如資本主義,讓一小撮人聚積財富。

他強調,伊斯蘭固然可用理性分析,但心態仍該是,不管合不合理,教法須遵守,「不能用人的角度看,因為真主知道我們不矢知道的事情。」

馬永祥以玩泥膠、畫畫及到公園遊玩,代替看電視,既可避免子女受不良意識影響,亦令家庭關係更融合。

符合伊斯蘭教服裝要求的玩具公仔

《古蘭經》故事卡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