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婦女與家庭 >> 穆斯林婦女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記者眼中的歐洲穆斯林婦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www.npr.org)    作者:伊光編譯
熱度4329票  瀏覽80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21:11

   (關於女人﹐有許多深不可測的性情﹐也有眾多的議論。 西方文化給人以錯覺﹐好像女人都喜歡吃喝玩樂﹐穿戴打扮﹐楊花水性﹐但是穆斯林堅守伊斯蘭信仰﹐穆斯林的女子比男人更加堅持信仰精神和道德原則。 這是一位西方記者經歷了幾十年對進入歐洲的穆斯林女子觀察所得的結論。 記者西爾維亞'波傑羅是德國一位自由撰稿人﹐以買文為生﹐他有自己獨立的網站(www NPR﹒org)﹐發表對社會的獨立觀察見解。 以下是作者的一篇總結性的工作體會。 原文太長﹐編譯者做了某些壓縮和簡化﹐僅供參考 ---- 編譯者)

我從十多年前﹐就開始觀察穆斯林移民﹐我發覺女子比男人們更加容易適應歐洲社會。 只要有機會﹐穆斯林女子努力求學﹐擴大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有一技之長﹐攀登社會階梯。 我到處走訪調查﹐所有地方的穆斯林女生都比男生用功好學﹐成勣優秀﹐而男孩們喜歡惹事生非﹐不務正業﹐給社會造成很大麻煩。

  艾倫'烏莎爾是德國出生的土耳其姑娘﹐我在1999年第一見到她。 她說﹐父親和母親都希望她這一代成為真正的德國人。 她說﹕“我母親從土耳其移民到德國的時候﹐心裡不安﹐她把在家鄉常戴的蓋頭丟棄在飛機上了﹐擔心蓋頭會給她帶來麻煩。” 今天﹐步行在柏林市內紐克恩(Neu-Koln)和克魯茲堡(Kreuzberg)這兩個居民社區﹐立即感覺到了某個穆斯林國家﹐街上行走的女子大多數都戴著蓋頭﹐有老人﹐也有年青人。 她們沒有把蓋頭丟棄在家鄉﹐或飛機上﹐她們在德國建立了自己的新家鄉。 她們與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老家居民不一樣﹐那裡的女人都戴著傳統的方巾﹐土法紡織的厚棉布﹐而德國的穆斯林女子的蓋頭實行全球一體化﹐輕薄的細紗﹐色彩鮮艷﹐她們所表現的形像﹐不是土耳其人﹐而是國際化的穆斯林女子。 在柏林市中心大街上﹐十年來﹐戴蓋頭的女子數量猛增﹐甚至有些年青女子穿最保守的伊斯蘭寬敞長袍﹐蓋頭之前又加上一條面紗﹐只露出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穆斯林移民在歐洲引起過多次社會大辯論﹐比較集中的話題是穆斯林女子的蓋頭﹐被許多歐洲人看作是對西方文化的抵制行動。 也有許多人猜測說﹐戴蓋頭的女子都是思想不解放的宗教信徒﹐她們在忍受著伊斯蘭制度的壓迫﹐都是家庭中的女奴隸。 征服了現代世界的歐洲人﹐在全球各地所到之處都看到一片崇洋媚外的殖民地﹐因此信心十足﹐任何落後民族都將被溶化在歐洲高度文明的大染缸中。 但是﹐他們所看到的是性格倔強的穆斯林女子﹐用衣飾表示對西方文化無聲的抗議聲明﹐不屈服﹐嚴重傷害了歐洲人的自尊心。

  我在法國有一位早期認識的穆斯林女子朋友﹐名叫雅密娜﹐出生在一個阿爾及利亞移民家庭。 她屬於早期追求西方自由化的那一類移民子女﹐因此自己選擇嫁給了一名非穆斯林的法國人。 她愛好藝術﹐拍攝電影﹐最近的作品是法國穆斯林女子的變化紀錄片。 雅密娜在時隔十二年後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穆斯林女孩們的變化太大了。” 根據她觀察到的“內部”信息﹐從1990年代開始﹐穆斯林移民後代女孩都回歸了伊斯蘭﹐但又爭取歐洲居民的基本權利﹐她們自我調節成為“兩種文化”人。 她們在教育年邁的父母﹐爭取社會權利和享有個人生活自由﹐但她們戴上蓋頭﹐向父母宣讀《古蘭經》真主的啟示﹐在家庭中享有思想主導地位。 十多年來的觀察發現﹐儘管還有一部分人沒有找到自己恰當的地位﹐但流離到西方社會的穆斯林女子寥若晨星﹐大多數女子堅守伊斯蘭信仰和道德原則﹐不與西方社會同流合污﹐保持穆斯林的明顯特色。 在整個歐洲﹐不存在統一的變化規則﹐但可以看到穆斯林社會的逐漸在演變﹐沒有改變穆斯林的本色。

  我在英國結識了許多有高等教養的穆斯林女子學者﹐成為社會知名人士。 這些學有專長而且事業有成的女人們﹐她們把自己的女兒送進穆斯林女子學校﹐要求她們少接觸西方人的社會活動﹐而且在家要求她們的母親和祖母出門戴蓋頭。 看來她們比老祖母更加保守﹐但是她們解釋說﹐生命的意義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一個有高學歷的女學者﹐比任何人都敢在公眾面前宣稱她是穆斯林﹐知識和資歷為她壯膽﹐有資格表現堅強。

  我在倫敦訪問過幾座允許女子進入參加學習和活動的清真寺﹐那裡都有女子辦伊斯蘭教育和組織社會活動。 清真寺裡參加社會活動的女人們比男人更加活躍﹐她們歡迎非穆斯林進入清真寺﹐組織社會大辯論﹐討論她們在西方社會面臨的難題﹐也批判傳統伊斯蘭文化的大男子主義。

  在法國﹐二戰之後穆斯林人口急劇增加﹐法國人對伊斯蘭文化“入侵”感到恐懼﹐所以導致2004年國會通過禁止公立學校穆斯林女生戴蓋頭。 穆斯林是少數民族﹐取消蓋頭不是他們自願改革﹐而是代表白人統治階級的強行命令﹐不論怎麼說﹐都是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背離法國的“平等自由與博愛”的革命傳統。 居住在法國的穆斯林﹐沒有心願放棄伊斯蘭﹐任何強迫措施都無法阻止信仰自由。 在宗教壓迫下﹐法國穆斯林女子學習伊斯蘭的人數最多﹐尤其在大學宗教學專業。 杜伍娜'波扎教授是穆斯林社會學家﹐她在巴黎大學任教﹐她對我說﹐這些女生在大學校園中﹐是法國出生的新一代穆斯林。 她們不是回到祖籍老家或向她們的老祖母尋求伊斯蘭知識﹐而是進入大學研究伊斯蘭學問﹐其中必然有未來的伊斯蘭著名學者。

  回到德國社會﹐這裡的穆斯林女子不像在英國和法國熱心求學﹐但穆斯林兒童從小生活在於德國傳統不同的家庭環境中。 德國是高度自由化和個人主義社會﹐但僑居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保持根深蒂固的家庭價值觀﹐早期1950年代來的土耳其人都實行包辦婚姻﹐從土耳其山區進口新娘。 年幼的新娘被約束在居民樓內﹐很少與外界接觸﹐她們在室內洗衣服做飯生兒育女﹐有一部書《來到德國﹐沒有進入這個國家》就是對這些土耳其農村女子的生活描述。 在德國出生和成長的新一代穆斯林女子對傳統習慣提出挑戰﹐自由戀愛﹐尋找自己喜愛的丈夫﹐獨立創業﹐融入德國社會。 穆斯林女子獲得了平等和自由﹐她們成為穆斯林社會發展和改造的積極份子。 德國書店裡有許多對穆斯林社會研究的書籍﹐作者和讀者多數是德國人﹐這些作家都發現穆斯林社會在靜悄悄發生變化。 穆斯林的家庭傳統和社區群居方式﹐維持著穆斯林在西方的民族性﹐保持伊斯蘭信仰文化﹐他們不會像雪花一樣融入水中﹐化為烏有。

  我觀察穆斯林在歐洲的變遷十多年﹐確實看到許多變化﹐但不能確定今後的發展目標。 歐洲政府為穆斯林的融入社會做了許多努力﹐收到相應的良好效果。 隨著穆斯林新一代成長﹐ 女子受教育的人數增加﹐她們將努力探索﹐並且做出自己的選擇﹐在歐洲未來蘊育出新的穆斯林文明。 穆斯林移民進入歐洲﹐被捲入了東西方文化結合的大反應堆﹐必有新成果﹐發生在歐洲的穆斯林社會任何變化﹐都將影響全世界的穆斯林。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婦女 歐洲
頂:177 踩:23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7 (106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972次打分)
【已經有1884人表態】
533票
感動
455票
路過
410票
高興
48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