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人物春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中國阿訇的一面旗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穆斯林通訊》    作者:馮今源
熱度6131票  瀏覽1092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4月06日 15:25

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幹。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雨寒。

蒼蘚靜緣離石上,絲蘿高附入雲端。報言帝室掄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宋·石延年《古松》詩


中國阿訇的一面旗幟

         ——紀念馬松亭阿訇歸真20周年

敬愛的馬松亭阿訇已經歸真整整20周年了。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開會,紀念這位為我國伊斯蘭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前輩,我以為很有意義。在我的心目中,馬堅教授、馬松亭阿訇始終是當代中國伊斯蘭教歷史上兩座高山,令人仰止:馬堅教授是中國穆斯林學者的一面旗幟,馬松亭阿訇是中國阿訇的一面旗幟。如今,我們紀念松亭阿訇,緬懷這位偉人,就是要向他學習,繼承他的遺志,努力完成他的未竟事業,把我們的伊斯蘭教事業推向前進,使各族穆斯林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道上闊步前進。

第一、愛國愛教的旗幟

馬松亭阿訇的一生是愛國愛教的一生。

1925年4月24日,成達師範學校在山東濟南成立伊始,馬松亭阿訇就將“促進回漢團結,培植回民國家意識”,確立為成達人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他依據孫中山先生關於喚起回族人民參加革命的指示鮮明地提出:“我們知道促進回、漢的團結,培植回民國家意識,提高回民文化,發揮回族固有的精神,使恢復以前在國家的地位,是怎樣重要的事情!而唯一的方策,培養成時代的、適用的回教阿訇師資,利用他的優越權威的地位,來領導他們,來完成這個使命,是我們夙夜匪懈的天職。成達師範學校就在這種信念下產生。”成達師範學校的校名,取“成德達才”之意;以“造就健全師資,啟發回民智識,闡揚回教文化為宗旨”;將“恢復回族固有精神,增進回民對於國家的效能”,培養回民愛國愛教意識,促進回、漢團結,作為其重要目的,提出了“教育興教、宗教救國”的口號。因此,在其課程設置上推陳出新,確立了全新的“支配課程的原則”,要求學生“要養成直接閱讀國文及發表能力”;“要對中國史地、外國史地有概括的認識”;“要對公民法律常識有整個的認識,並特重公民道德意識之養成”。

受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清末民初我國回族穆斯林普遍存在著“爭教不爭國”的傳統觀念,一切言論概不涉及社會、民生和政治,甚至有很多人拒絕學習漢文書籍,認為讀漢書即是“反教”,進而使回民大眾與現代社會相脫節,嚴重地阻礙了回族人民自身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不利於民族團結、國家發展。針對這種現象,馬松亭阿訇與一批社會賢達共同發起,在北平成達師範學校出版新型的刊物《月華》,親自擔任代社長兼總務,聘請回族高級知識份子孫曜(幼銘)、趙斌(振武)擔任主編和副主編。1929年11月5日,《月華》旬刊正式發行創刊號,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刊物的六大宗旨:“一、發揮回教適合現代潮流之精義;二、介紹世界各地回民的消息;三、增進中國回民之知識與地位;四、解釋回教新舊派別之誤會;五、發達中國回民之國家觀念;六、提倡中國回民之教育及生計。”並發表了王夢揚先生的論文《中國與回教》,以孫中山先生“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為論據,呼籲中國各族穆斯林與愛好和平的伊斯蘭世界緊密聯合起來,同帝國主義作鬥爭,以求得自身的發展與進步。這個刊物的創刊,這篇文章的發表,打破了以前我國伊斯蘭教刊物只談宗教教義的樊籬,擴大了穆斯林的視野,開闊了穆斯林的心胸,增強了回民群眾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意識,開創了回族穆斯林關心社會、關心政治的先河。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華北告急。為了不當亡國奴,馬松亭阿訇拒絕日偽威脅利誘,精心組織並帶領成達全體師生在1938年初秘密遷往桂林,設校複課,並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他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救國活動,聘請著名的愛國人士到校宣講抗日道理,提高師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師生抗戰必勝的信心;他支援並組織師生走上街頭,進行抗日宣傳、畫漫畫、寫標語、高唱抗日歌曲,為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愛國鬥爭做出了積極貢獻。

1939年2月,馬松亭阿訇與唐柯三、孫燕翼、達浦生等一起致電正在埃及率團留學的龐士謙阿訇,要他們立即赴麥加朝覲,並在此期間積極開展對華北偽政權派遣的所謂“中國回教朝覲團”的鬥爭,粉碎日偽侵華政治宣傳的陰謀;與此同時,他還與顧頡剛、馮友蘭等愛國學者共同倡議,發表了《72教授抗日宣言》,為全民抗戰大造輿論。為紀念“7·7”抗戰兩周年,他率領成達師生積極協助組織和參加廣西回教救國協會舉辦的祈禱大會,組織桂林9坊教胞和成達師生1000多人參加,會議開始時他親自恭誦《古蘭經》首章,虔誠祈禱真主襄助我國抗戰勝利,日本侵略軍覆滅,在桂林穆斯林中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和積極的影響。

1939年5月4日,周恩來同志在桂林召開協力廠商面人士座談會,馬松亭阿訇應邀參加,認真聆聽了周恩來的演講,深受鼓舞,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依照中共“全民動員”、“堅持抗戰”的指示,率領成達師生投身到火熱的抗日救亡運動,宣傳中共的抗戰主張,組織抗日服務團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進步作家田漢、歐陽予倩發起舉辦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時,松亭阿訇以河北某村的實情背景為題材,提請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函請老舍、宋之的創作編寫四幕話劇《國家至上》,表達回漢人民攜手抗日的決心。

在桂林、重慶、成都、昆明、蘭州、香港等地巡迴演出,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1940年,中國軍隊經過浴血奮戰,獲得廣西昆侖關大捷。消息傳來,松亭阿訇及時組織成達、漢中、桂中等校師生成立慰問團,前往昆侖關慰問英勇抗日的戰士們,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抗日熱情與信心。與此同時,為充分表達對受傷抗日戰士的尊重與慰問,他與桂林各界共同組織成立了“傷兵之友社”並當選為該社理事,組織成達師生為抗戰受傷戰士們踴躍捐款。

1941年10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下文,將成達師範學校改為國立,免去唐柯三的校長職務,一改成達“三長教育”的教育方向。面對這種嚴峻形勢,1942年,馬松亭阿訇應重慶穆斯林群眾之聘,擔任重慶十八梯清真寺教長,並創辦了伊斯蘭經學研究班,邀請著名學者郭沫若、黃炎培、老舍、馬寅初等大師級人物為師生作學術報告、形勢報告,將愛國愛教、興教救國的思想深深紮根于廣大師生心中。1946年,在松亭阿訇主持下,《月華》在重慶復刊並開展“愛國愛教”的討論,邀請王靜齋阿訇著文闡釋愛國與愛教的關係,對普及、提高廣大穆斯林的思想認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1952年,馬松亭阿訇欣然接受周恩來總理邀請並立即從香港返回北京,擔任西單清真寺教長,積極參加赴朝慰問團,慰問與美帝國主義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指戰員。1953年以後,先後當選為中國回民協進會副主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副院長、中國回民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在此期間,年屆花甲的馬松亭阿訇再一次煥發了革命青春,積極投身於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中,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抗美援朝、回族文化發展、中國伊斯蘭教育事業、新一代宗教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做出了積極、可貴的貢獻。1957年後,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中又橫遭迫害,但他愛國愛教之志始終不渝,忍辱負重20餘年,堅持“認主獨一、知主公道”始終相信黨和人民,相信歷史和正義。”四人幫“垮臺後,馬松亭冤案得以平反,他又以飽滿樂觀的積極態度參加各種愛國愛教的社會活動。1982年,《上海青年報》刊發了一篇傷害穆斯林宗教感情的文章,激起上海及全國各族穆斯林的義憤,嚴重地危害著社會的穩定與民族團結。年近九旬的馬松亭大阿訇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毅然飛赴上海,親自做上海穆斯林的思想工作,為維護民族團結與社會安定、保證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再立新功,為這位可敬的老人家愛國愛教的一生再添一段佳話。

回顧馬松亭阿訇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到,他的愛國與愛教情懷始終融合在一起,並且與熱愛中華民族、熱愛母親民族緊密融合在一起,他將這種愛融化在自己的血液裡,融入每一件具體工作當中,從不間斷地努力實踐,並在實踐中使這種愛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得到昇華,成為自己自覺的行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人物
頂:267 踩:30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2 (144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7 (1245次打分)
【已經有2865人表態】
807票
感動
664票
路過
660票
高興
73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