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學者專家齊聚高原 暢懷教育與宗教慈善實踐-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中穆 > 中穆

300學者專家齊聚高原 暢懷教育與宗教慈善實踐

第三屆宗教與公益事業論壇在西寧舉行

  (伊斯蘭之光訊)由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聯合主辦、《中國民族報》與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協辦的“教育與宗教慈善暨第三屆宗教與公益事業論壇”,於2009年7月28日至29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全國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各地宗教界、教育界、企業界、新聞界、出版界、慈善機構及國家宗教局、青海省政府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300余人參加了這次論壇。青海省政協副主席、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教長馬長慶阿訇、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喇敏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洪長有、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白潤生阿訇在開幕式上講話,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韓文科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魏德東教授、《中國民族報》社張廣豔主任、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馬明良教授代表主辦和協辦單位致歡迎辭。伊斯蘭文化協會(香港)會長楊興文阿訇應邀出席了本屆論壇,並同與會者分享了多年來的慈善事業的成功經驗。

  與會的宗教學界、教育界、慈善界的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齊聚在美麗的高原夏都,共同就教育與宗教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特別是伊斯蘭教在教育事業上的創新與經驗等內容進行了學習交流和探討。

  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有:1)宗教與教育公益事業的基本理論;2)中外宗教界參與教育事業的歷史經驗;3)當代伊斯蘭教的宗教公益實踐;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宗教界參與教育事業的經驗;5)宗教公益事業的理論與實踐。論壇共收到參會論文60餘篇,這些文章基本上都圍繞上述議題撰寫,既有理論探討,也有實際調研,資料豐富,學術水準較高,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我國宗教慈善與公益事業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論壇安排了“教育與宗教慈善理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與慈善”、“伊斯蘭教與慈善”、“穆斯林教育與慈善”等專場進行研討。與會代表在論壇上宣讀論文,發表真知灼見,展開熱烈討論,深入探究和比較伊斯蘭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的慈善理念,交流不同宗教、不同慈善機構在不同地區開展慈善事業的成功經驗。儘管各個宗教的慈善觀有所差異,各位專家學者的見解也不盡一致,但大家暢所欲言,求同存異,認為“同行善舉 和諧共生”是我國各宗教的共同價值觀。

  在此次論壇中,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魏德東、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馬麗蓉、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季芳桐、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鄧子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馮今源以及一些省內外及國際性慈善機構的與會者,圍繞宗教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理念和實踐模式,就宗教與教育公益事業的基本理論;中外宗教界參與教育事業的歷史經驗;當代伊斯蘭教的宗教公益實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宗教界參與教育事業的經驗;宗教公益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等論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討。與會者一致認為,民間慈善公益在推進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橋樑和紐帶的作用,一些具有區域性、民族性的慈善公益組織已經成為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以獨特的身份承擔起了社會慈善公益的職能,積極參與推進民族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應該說,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更是我們這個時代取得的巨大成果。而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必將為更廣泛地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開展教育、醫療救助和扶貧濟困等活動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和幫助,也必將對青海這樣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南京理工大學季芳桐教授以“普慈特慈與大慈大悲”為觀察點,對伊斯蘭教與佛教的慈善觀做了比較,認為兩教的慈善觀雖然各具特色,不盡相同,但都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中國社會科學院周燮藩研究員就伊斯蘭教育的歷史興衰與特徵做了簡練梳理;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魏德東教授以“中國佛教的公益事業”為題,對佛教公益事業做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廣東道教協會劉嗣傳副會長介紹了紫雲觀適應時代、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青海基督教協會仝平安會長就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文化教育及社會慈善做了歷史的回顧;河北省天主教信德文化研究所張士江所長呼籲宗教界應關注並思考如何回應未來教育領域的改革與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馮今源研究員、蘭州大學楊文炯教授、西北民族大學潘世昌副教授、蘭州南關清真寺教長馬光月阿訇、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副會長金鏢阿訇、香港伊斯蘭文化協會會長楊興文阿訇等在發言中,就伊斯蘭教的慈善理念和穆斯林的慈善實踐做了較為全面深入的探討和解說,強調“敬主愛人、大仁大慈”是伊斯蘭教慈善觀的核心;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吳國平、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冶正虎、蘭州興邦文化諮詢服務中心擺生義等介紹了各自慈善機構開展慈善事業的經驗,表達了不同地區不同慈善機構力行善舉、促進和諧的共同理想;陝西怡蘭企業集團董事長劉新榮、青海世紀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冶福財等介紹了各自企業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

  近年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積極參與社會慈善等公益事業,在扶貧濟困、贍老撫幼、幫困助殘、希望工程等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而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就是活躍在高原大地上的一股中堅力量。自2004年成立以來,該救助會將募集到的捐贈物資近60余萬元發放給邊遠山區的3000戶貧困家庭,迄今累計募集發放各類救助資金及物資達329萬元;與青海紅十字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醫院、青海康樂醫院等簽訂了聯合開展面向貧困人群的醫療技術幫扶,累計為數萬少數民族貧困患病群眾減免醫療費用40余萬元。同時多次開展大型醫療義診活動,組織醫務工作者利用節假日攜帶可擕式B超、心電圖等醫療設備,深入州縣為群眾義診。救助會成立以來,迄今已資助大學生、研究生769名,中、小學生731名,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讚譽;今年4月11日,青海省委書記強衛還對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作了重要批示:“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所開展的教育、醫療救助和扶貧濟困活動都很有意義,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民間慈善公益社團的作用,是我們推動慈善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不可缺少的,望救助會的同志們繼續努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做出更大貢獻。”

  七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等單位先後舉辦了兩屆“宗教與公益事業論壇”,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宗教公益事業論叢》第1輯(《中國宗教公益事業的回顧與展望》),在宗教、學術、慈善等社會各界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由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國民族報》、西北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等機構協辦的本次論壇為期三天。論壇除安排了“教育與宗教慈善理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與慈善”、“伊斯蘭教與慈善”七場次專題大會發言外,收到學術論文60餘篇;還舉辦了“和諧之美”論壇書畫攝影展,共展出全國各地書畫家和攝影家們的精美作品  幅,這也是迄今我省規模最大的一次用理論探索引導宗教與民族教育文化發展繁榮的盛會。

  在本次論壇閉幕之際,西北大學王鐵錚教授、青海基督教協會仝平安會長、河北省天主教信德文化研究所張士江所長、廣州道教協會劉嗣傳副會長、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吳國平理事長等都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給予較高評價,認為舉辦這樣的論壇,體現了主辦者致力於營造和諧、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並向主辦和協辦單位及各位志願者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謝,劉嗣傳副會長還表示有意承辦下屆論壇。

  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 丁俊 教授在學術總結中認為,本次論壇是一次立意高遠、視野開闊、研討深入、水準較高的學術盛會,成功地為不同宗教之間、不同地區的不同慈善機構之間乃至官方與民間在宗教慈善與公益事業領域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搭建了一個平臺,對深化關於宗教慈善與社會公益事業的理論研究,推動我國宗教慈善事業的長期有序發展,完善相關部門對宗教慈善業的管理,幫助人們對宗教特別是對伊斯蘭教及其慈善理念的正確理解,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