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真:沒聽到過伊斯蘭的人,結局如何?-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張維真:沒聽到過伊斯蘭的人,結局如何?

一位朋友送給我一本《恍若隔世》,特別推薦其中的《一個基督徒的右派生涯》。讀完後很受啟發。雖然是基督徒的故事,卻有助於對信仰的理解和認識。那堪稱是一個信士與造物主關係的真實寫照。

西北的穆斯林,在表達一些穆斯林在人格上比不上外教人時慣於說:“人家是人真教不真,而我們是教真人不真。”那位朋友推薦這篇文章時的語氣如出一轍:對於那樣一個以身作則的基督徒,難道不會得到造物主的仁慈嗎?那些口頭上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而五毒俱全的所謂“穆斯林”反而會得到拯救嗎?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我們既擺脫傳統思維中對類似問題的觀念,又擺脫想當然的一些思維定勢,那麼,我們就可以平心靜氣地去探討這個問題了。

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

一、我不同意傳統思維中把“非穆斯林” 籠統地列入“卡費爾”(不信者)的做法,因為非穆斯林包括“有經人”(基督徒、猶太教徒等)、其他宗教的信徒、沒聽過伊斯蘭的資訊的人、明知而不信的人、無神論者、偽信士,等等。所有這些人的性質以及我們對他們的判斷因人因情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一如穆斯林本身的層次千差萬別,非穆斯林的層次也是如此。著名學者優素福·格爾達威在《穆斯林行為中的優先選擇》中不僅提及信士的級別,也提到非信士的級別。既然等級不同,層次有別,真主對他們的待遇也肯定有所不同。“難道他們以為我把信士和作惡者等量齊觀嗎?”(68:35)“供朝覲者飲水、維修禁寺的人,與信奉真主和後世並為主而戰的人,你們要把他們等量齊觀嗎?在真主看來,他們是不相等的。”(9:19)

二、真主在古蘭經中明確說:“我不會懲罰任何人,除非派遣使者。”(17:15)從這段古蘭經文可以理解兩點:(一)沒有被派遣使者的群體和社會,不受懲罰。(二)沒聽到過有關伊斯蘭資訊的人,不受懲罰。

那位元朋友所反映的情況,以及許多網友問到的情形,指後一種情況,即如果一個人或群體沒聽到過伊斯蘭的資訊,或聽到的是被扭曲的資訊,因而沒有接受伊斯蘭,這樣的人,真主如何安排他們的歸宿?根據上述古蘭經,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不受懲罰,至於在後世具體受到什麼待遇?我們只能說,真主不會虧待他們,具體怎麼安排,是真主的事,我們無從知曉。

三、雖然我們說,沒聽到伊斯蘭資訊的人不受懲罰,但同時我們無法確切地瞭解到底哪些人聽到過資訊,哪些人沒聽到過,除非我們做過具體的調查,非常清楚某個人或某個群體這方面的具體情況。否則,我們無法斷言到底哪個具體的個人或群體不會受懲罰。

例如,《一個基督徒的右派生涯》中的主人公李景沆,我們不能斷言他到底聽到過伊斯蘭的資訊沒有。對於這樣一個信仰誠篤的人,真主自有安排,不會把他和一般的非穆斯林等量齊觀,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真主對他“不仁慈”。古蘭經說:“真主不會虧待僕人。”(8:51) “真主只以每個人的能力而要求他。” (2:286)但到底怎麼具體安排李景沆之類的人,似乎是真主的事,不是我們被造物所探討的範圍。

生活中,即便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個人,也許我們的主觀想法是他會入樂園或火獄,但我們並不瞭解一個人真正的內心世界和深層背景。我們雖然可以按照現實的慣例去判斷一個人,但一個人具體的歸宿如何,只有真主是完美的判斷者。這就是先知所言:“一個人終生在幹好事,最終以罪惡終結自己的一生,因而入火獄;一個人終生幹壞事,最終以善功結束自己的一生,因而入樂園。”

聖訓中提到的三種人(學者、施捨者、戰士)僅僅因為沽名釣譽而入火獄,而在今世裡,沽名釣譽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除了自己或明顯的外在特徵外,別人又怎麼知道呢?聖訓中提到,一個聖門弟子新婚後的第二天上了戰場,並以身殉職。別人告訴穆聖,他沒帶大淨而死了。穆聖說:“天使洗了他!” 可見,作為人,我們的判斷不免失誤,因為我們的判斷離不開我們已知的範圍。未知領域呢?只有交付于真主了。

四、古蘭經第二章62節說:“信仰的人、猶太教徒、基督徒、薩比教徒,凡是信仰真主和後世,並幹好事,那麼,他們享有自己的報酬,既不會恐懼,也不會憂愁。”一些探索者把這段經文作為證據,說伊斯蘭並不要求這些宗教信徒改變他們的身份,他們可以採納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宗教,唯一的條件是他們信仰真主和使者,並幹好事。換言之,不要求他們改奉伊斯蘭,也不要求他們把信仰穆聖的使命作為信仰的條件。以此來說明伊斯蘭的寬容,與任何其他宗教和主義迥然有別。

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

(一)這裡指的是穆聖受命前過世的猶太教徒、基督徒和其他有認一論信仰的宗教信徒,即接受過穆聖之前先知們的資訊的人;至於穆聖傳達使命之後,信仰有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式,成為得救的新的標準,以前的標準不可用,否則古蘭經其他地方不會說:“誰在伊斯蘭之外尋求別的宗教,真主不會接受,他在後世是虧折的人。”(3:85) “真主所喜悅的宗教確是伊斯蘭。”(3:19)古蘭經也不會把那些拒絕信仰穆聖的“有經人”稱作“不信主、不信後世、不信真教……的人”(9:29)。這裡並非是指他們不信真主和後世,而是指他們不信穆聖的使命,因為根據古蘭經,“誰服從了使者,就服從了真主。”(4:80)古蘭經不會彼此矛盾。

(二)這裡指以前恪守先知穆薩和爾撒等所傳的伊斯蘭的人,不是後來摻入多神崇拜思想(包括篡改引支勒、把爾撒作為“上帝的兒子”、主張三位一體等)的人,否則古蘭經不會譴責“那些親手寫經然後聲稱這是來自真主的。”(2:79)一般而言,後來的基督徒還不是如此?

(三)這段經文也指其前身是猶太教徒、基督徒或其他天啟宗教的信仰者,後來改奉伊斯蘭。它要說明的是,不論一個人的出身如何、身份如何、籍貫如何、門第如何,只要信真主(必然要求是信真主的使者,不然,何談信真主?)和後世,並幹好事,將來都會成功。這段經文的降示背景是,一些穆斯林、猶太教徒、基督徒等相互炫耀自己的出身,於是古蘭經否定了這種蒙昧時代以出身論貴賤的作法,肯定古蘭經中“最優秀的人便是最敬畏真主的人”(49:13)的標準。

(四)沒有接觸過天啟信仰的人,即學者們所言“啟示斷代的人”,大部分學者的主張是不受懲罰,少部分學者主張視他們的理性思維和天性信仰而論。因為信仰的前提既有經典的證據,更有理性和天性的證據。人人有天性和理性,所以不能因為沒聽到過啟示就絕對推卸自己的責任。否則派遣使者反而不如不派,因為如果純粹按照“沒接觸過伊斯蘭資訊就不受懲罰”的邏輯,不派使者後不信就沒有罪責,派了後不信就有罪責。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籠統地說沒聽到就不受懲罰。因為真主給予人天性和理性,並在宇宙及人類生活中提供不勝枚舉的跡象,供人參悟和思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沒有托詞去推卸自己的責任。

可見,即便是沒有接觸過伊斯蘭資訊的人,學者們對他們的歸宿問題也有分歧。經典和理性,被譽為伊斯蘭信仰和一切律例的兩大源泉。派遣使者,傳達使命,是“經典證據”的需要,而人們憑藉真主賜予的理性和天性,去自覺認識和探索宇宙的真理,從而認識造物主,則是“理性證據”的需要。

伊本·圖費勒的哲理小說《罕伊·本·葉格贊》,寫到兩個不同探索方法的人,一個人憑藉對經典的閱讀、研究和思考,找到認識造物主的道路;而另一個人通過漫遊大地,對大自然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找到認識造物主的途徑。喻指經典和理性,殊途同歸,都可到達認識造物主的彼岸。

不過,學者們認為,經典與理性的結合,才是真正得救的道路,只是在無法完全具備兩者的情況下,理性認識和天性探索不失為認識真理的一個途徑。古蘭經中提到真主對人說“難道我不是你們的主嗎?”人回答:“當然是!”(7:172)學者們說這裡指人的天性和理性被賦予認識和承認造物主的本能。聖訓也提到“向善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而其父母使之變成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拜火教徒。”

由於超乎人力的因素,未及憑藉天性和理性去思考,從而認識造物主,就猝死,或遇難,如汶川大地震中幾乎全部遇難的聚源中學的學生等,就可以按照真主所說“我不懲罰任何人,除非派遣使者”去認識和對待。因為這裡的派遣使者,在使者之後包括沒有接觸過伊斯蘭資訊的人,或接觸到的是被歪曲了的資訊。

這個時代,穆斯林被妖魔化已是屢見不鮮的事實,即使聽到了伊斯蘭的資訊,也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因此,包容對待沒有聽到伊斯蘭資訊的人,勢在必行。一位學者說的好:我們是召喚者,而不是法官。何況,古蘭經教育我們:“ 我派遣你,只為慈愛眾世界。”(21:107)

【張維真:穆斯林學者,現任臨夏外國語學校校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