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應“伊斯蘭是靠寶劍得以傳播”的這種論調?-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如何回應“伊斯蘭是靠寶劍得以傳播”的這種論調?

偉大的真主對先知穆罕默德(原主福安之)這樣說道:“我派遣你,只是為了仁慈全人類”,這是古蘭經的一份聲明,以其最大範圍的形式涵蓋了所有地方,而不是專門針對某一地區;也涵蓋了各個不同的時期和朝代,而不專門針對某一個時期;涵蓋了包括戰爭與和平在內的各個狀況,而不專門針對其中某一種狀況;涵蓋了包括信士和卡菲爾、阿拉伯非阿拉伯人在內的所有人,而不專門針對某一個族群。這些都無不讓人深深折服,繼而去參悟古蘭經對先知——前人與後人的領袖本質的偉大描述:“我派遣你,只是為了仁慈全人類”,這是針對世間萬物的一種仁慈,具體表現在使者對宇宙和身邊所有人的各個立場與態度之中。

伊斯蘭中的“吉哈德”,是一種非常純潔而崇高的戰鬥,在伊斯蘭教和穆斯林們那裡,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這件事情都非常的清晰明瞭。儘管吉哈德的本質非常清晰明瞭,但仍然還是有一些無知伊斯蘭真相者和激進份子,以及執意把吉哈德與衝突劃等號,與戰爭相等同的人,試圖給吉哈德這個概念添加上莫須有的罪名,以至於流傳開“伊斯蘭是靠寶劍而傳播”的這樣一種論調,以及“伊斯蘭是宣揚戰爭和崇尚暴力的宗教”等說法,對此等捏造最好的回應就是真主所命令的公正和公允,不能混淆是非,要尋求本來真相,不能對他人捏造,真主說:“有經典的人啊,為什麼你們混淆真假,隱藏真理呢?你們本來是知道(事情真相的)”。

西方著名作家湯瑪斯·卡萊爾非常清楚這種論調的荒謬性,他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這樣說道:“控訴他(作者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以寶劍逼迫人們響應他的號召,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愚蠢之舉,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一個人聲名大赫之後,會拿起他的寶劍去殺人,同樣也無法理解的是這些人怎麼可能去回應他?如果是那些能夠與敵人作戰的人信仰了他,一定是心甘情願地歸順了他,他們(而不是其他人)遭遇戰爭,是在能夠戰爭之前的事情”。

法國歷史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阿拉伯文明》一書中,在談到伊斯蘭在先知時期,以及後來開拓時期的傳播時,這樣說道:“歷史證明,所有宗教都不訴諸於暴力,古蘭經也不是依靠寶劍而傳播,而是僅靠宣傳而傳播開去,僅靠宣傳就讓那些後來征服阿拉伯的民族皈依了伊斯蘭,比如土耳其和蒙古;在印度,阿拉伯人只是從中途經路過,就使得伊斯蘭在其中得到傳播,讓其中的本土穆斯林人數超過了五千萬(這是作者當時的數字——譯注);在中國,阿拉伯人未曾征服過其中一塊地方,但是《古蘭經》在其中依然得到廣泛傳播”。

真主的使者在麥加傳教十三年時間,都是以哲理和美好的勸導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在這一時期的結果是,加入伊斯蘭的人都成為了高貴而優秀的穆斯林,而加入者大多數都是貧困者,主的使者沒有巨額財富來誘惑這些加入者,他有的僅僅就是宣傳再宣傳;事情遠不止如此,穆斯林,尤其是窮人和奴隸們,並非出於對使者的偏袒,他們承受了各種各樣令巍峨的高山都難以承受的考驗與折磨,這些都沒有讓他們放棄他們的宗教,也沒有動搖他們的信念,反而更加堅定了對真理的執著,儘管寡不敵眾,儘管窮困潦倒,但依然是英雄般的頑強不屈,我們從來沒有聽說他們中有人憤怒至極而背叛過宗教;或者是被多神教徒的誘惑而退避過,他們簡直就像是黃金一樣,火焰越發炙熱,就越顯示出他們的純潔無暇;也宛如鋼鐵一般,越是熔化,就變得越是堅硬剛強,甚至有的人在折磨中發現甜美,在艱苦中發現美好,在這些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那些說“穆罕默德是以武力、恐怖和寶劍迫使人們加入其宗教”的論調,怎麼可能站得住腳呢?

對《古蘭經》進行參悟發現:伊斯蘭中的戰爭,是最為純潔的一種戰爭,具體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   目的和方法

第二,   條件和規範

第三,   戰爭和結果

戰爭的目的

第一,   回應侵略和自我防衛

第二,   保證宗教宣傳,給想要皈依伊斯蘭的人提供機會

第三,   索回被剝奪的權利

第四,   援助真理和公正

吉哈德的條件

第一,   手段高尚,目的明確

第二,   只針對士兵而戰,不得侵犯平民百姓

第三,   當對方要投降結束戰爭時,就不能繼續進攻,除非是針對那些不義的人

第四,   保護奴隸,以適合的方式善待他們

第五,   保護環境,禁止在沒有任何利益的情況下屠殺動物,燒毀樹木,破壞莊家、果實和水源,並且不得污染水井,毀壞房屋等。

第六,   保護僧侶修士們的宗教自由,不得侵犯他們。

吉哈德產生的結果

一,培養人的豪俠、勇敢和騎士精神

二,消除人們內心的暴戾思想,這是導人於破壞大地的一種惡性

三,無論人們何種宗教信仰,都要確立所有人的公正和自由

四,集體利益先於個人利益

五,爭取一定的防禦能力,來保證人民在自己家園的安全

使者參與的戰役以及伊斯蘭開拓的真相

一,使者的所有軍事行動將近八十場(次),僅僅只有七次軍事行動中才有實際性的戰鬥。

二,戰士們全部來自使者堂兄弟麥多爾部落,沒有一個來自來比爾和古哈坦的人參與戰鬥。

三,在所有戰鬥中,穆斯林死亡人數一共139人,多神教徒112人,總共才251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也就是說,八十場戰鬥下來,平均每次死亡3.5人,這個數字,與阿拉伯人的那種生性好戰和桀驁不馴的性格相較起來,確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這正好就是他們加入伊斯蘭、改變宗教信仰後的結果。

四,在這之後,伊斯蘭以正常方式傳播,沒有依靠寶劍和強迫,而是通過在穆斯林和有經人之間建立眷屬關係,通過從希佳茲到世界各地的有組織的遷徙方式進行,關於伊斯蘭傳播的真相,還有如下一些因素:

在遷徙後的第一百年時間裡,伊斯蘭在阿拉伯半島之外傳播的地方有:波斯(今天的伊朗),當時穆斯林人數不足百分之五,伊拉克不足百分之三,敘利亞不足百分之二,埃及不足百分之二,安達魯西亞不足百分之一。

穆斯林在其中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的時期,分別如下:伊朗在伊曆185年,伊拉克在伊曆225年,敘利亞在伊曆275年,安達魯西亞在伊曆295年。

穆斯林人口在其中達到百分之五十的比例的時期,分別如下:波斯地區伊曆235年,伊拉克地區伊曆280年,敘利亞伊曆330年,安達魯西亞伊曆355年。

穆斯林人口在其中達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的時期,分別如下:波斯地區在伊曆280年,伊拉克地區在伊曆320年,敘利亞地區在伊曆385年,埃及在伊曆385年,安達魯西亞在伊曆400年。

伊斯蘭傳播的特點

一,不搞種族清洗

二,以文明的方式對待奴隸,教育他們,培訓他們,甚至在馬穆魯克時期還委以他們管理國家的重任。

三,保持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拜火教)的多元性,甚至我們發現印度教和東南亞地區的宗教都一直保持原樣。

四,確立了思想自由,沒有對任何不同觀點者設立過西方歷史上的那種“宗教裁判所”。

五,直到現代發現石油之前,西佳茲地區一直是貧窮的伊斯蘭宣傳中心。

這些真相和歷史經驗一直保存至今,今天的伊斯蘭世界反而遭受殖民,種族屠殺,逐出家門,背井離鄉。歷史上的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戰爭,非洲西部的人口販賣,美國的黑奴交易, 等等這些,都是罄竹難書。

之所以提到這些,是為了在伊斯蘭的純潔和古往今來的戰爭之間加以比較,這就是伊斯蘭傳播的真相,這就是伊斯蘭教吉哈德的特徵。

真主至知!

【譯自:埃及教法判令機構】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