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勇:遵循經訓做合格阿訇-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張金勇:遵循經訓做合格阿訇

 

 

【摘要:阿訇的職責就是根據古蘭,聖訓、教義、教規和相應的國家法律法規率領穆斯林大眾,履行宗教功修,指導穆斯林的思想信仰、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治理社會、建設社會。阿訇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伊斯蘭的發展,國家的安定,和億萬穆斯林的精神面貌。因此,要使穆斯林地區達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就必須提高阿訇的素質。阿訇務必做到:遵循經訓勤於學習、深刻認識豐富內涵、認真履職不辱使命、抵禦誘惑經受考驗、嚴於律己克敵制勝、踐行經訓、敬畏真主、取主喜悅、志向高遠、無怨無悔奉獻主道、遵經守訓虔誠敬畏、謹慎小心警鐘長鳴、明確使命以史為鑒。】

 

【關鍵字:阿訇使命、虔誠敬畏、取主喜悅、勤奮學習、無怨無悔、嚴於律己、警鐘長鳴。】

 

一、遵循經訓勤於學習

阿訇的職責就是根據古蘭,聖訓、教義、教規和相應的國家法律法規率領穆斯林大眾,履行宗教功修,指導穆斯林的思想信仰、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治理社會、建設社會。阿訇必須遵循經訓勤於學習。伊斯蘭教重視學習,提倡理智,鼓勵進取,反對迷信和盲從。經訓中命令並嘉獎學習的名箴言不勝枚舉,《古蘭經》中對“知識”一詞述及近百次,對“知識份子”提了數百次之多。尤其對信仰堅定,嚴遵經典並對宗教事業有所貢獻的學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學習是每個信士永恆的任務,真主在第一次頌降的經文中就明確地提出了這一宗旨。穆斯林是通過《古蘭經》接受啟蒙教育的,並由此逐步認識世界,理解人生。穆聖說:“知識只憑學習而成就”。在真主意志和穆聖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個信士必須經常學習,討論和探討教義、教法知識,並在實踐中加深領解,通過理解付諸實踐,這樣才能不斷地認識自己,認識真主,提高宗教素養,有力地防止任何錯誤思想的干擾。尤其是防戒那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的侵蝕,使我們的信仰和言行不出偏差。

學習“認主獨一”知識對於每一信士是被強調的主命,一個人不可替代一個人。因為它是真主的意志,而且關係到我們畢生的道路和後世的歸宿。一個穆斯林不明經訓教法,就會象迷蕩于滄茫大海中的小船一樣,使思想言行失去指導,失去指導必然要誤入歧途,出現種種的錯誤和異端,異端背離聖行,它使伊斯蘭教發生異化,脫離正道。所謂“正道不行,異端障之”。異端多了就要為“庫夫爾”所代替,“庫夫爾”是罪不可赦的舉伴主行為,它使穆斯林失去正信,使伊斯蘭教失去生命。釀成最大的災難!戰勝這種危險,堅守正道,就要加強學習,只有掌握教義教法知識才能識別真偽,分清正確與異端,以保證我們信仰的純正,聖教的安全。所以穆聖說:“知識是聖教的生命”。

二、深刻認識豐富內涵

既然學習對於宗教及我們自身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不學習就要脫離正道,甚至就意味著教門的毀滅。那麼,對於阿訇--傳達宗教學識的樞紐,在教門中地位和作用之重要就可想而知了。阿訇一詞是波斯語的譯音,本義並非單指宗教學識豐富的人。中國穆斯林一般將教中的學者稱為阿訇。而在阿語中則把具有宗教學識的人稱為“阿林”。

阿訇是聖道學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伊斯蘭教義、教法籍他們的工作承前啟後得以薪傳,使宗教在縱向和橫向發揚光大。穆聖歸真之後,阿訇就是代聖傳教的人。穆聖說:“一些有知識的人是使者的繼承者”。在秉承宗教知識,剖析和判斷事理及闡述真主機密方面,阿訇的品性接續著使者的品性。真主說:“有學識的人與無學識的人能一樣嗎?”( 39:9)又說:“他們如將它(事物)歸於使者和他們中的學者了,他們中剖析者必定瞭解它”。( 4:83)穆聖的全部精神體現於《古蘭經》中,教中學者最能解悟經旨,所以一切事物必依使者及學者的論證而決定。使者歸真之後,宗教事業籍學者才能達到目的。

伊斯蘭教在真主的預定中,隨歷史發展逐步完善,至穆聖時代宗教法度已達到最完善、最榮耀的地步。真主說:“今天我已完美了你們的宗教,全美了對你們的恩惠,我為你們選擇伊斯蘭為宗教而喜悅”。( 5: 3)穆聖是集古聖之大成的使者。穆聖的教生雖經受著更為複雜和艱險的考驗,然而真主也予許了更大的報償。正因為如此,穆聖的教生才為歷代信士所景慕,尤其穆聖之後清廉的學者,更獲得真主特別的擢升。真主說:“我把你們中信士及秉賦知識的人的品級升高”。穆聖說:“我教生中的一些學者,恰如以色列族(前代)的一些使者。”學者的尊貴是基於對真主最正確的認識並以此引導自身從化于真主德性而顯示的。真主說:“安拉秉公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眾天使和學者也這樣作證”。( 3:18)這節經文指明真正的學者就是摒除一切私念,而憑清潔的真理作證真主的人。經文中首先提述了真主,其次述及天使,接著就是學者。由此又表明了真主已把學者的地位提高到多麼顯貴的地位。伊瑪目安薩里說:“高貴憑此語足矣!”(《依黑亞-歐魯門低尼》)真主是至知的,尊貴的;天使是直接承領真主旨諭的;而學者則是因為虔心認主追求真知,憑真主的喜悅而被榮升於近主的品級的,我們必須尊重阿訇。

三、認真履職不辱使命

使者的使命是向人類傳達真主的命令,使人們獲得今生與後世的知識。“從黑暗走向光明”。學者的重要性在於堅守聖行並促使認主知識的普遍價值得以實現,使之更廣泛、更長久地影響到每個人的思想和命運。穆聖說:“學者就是以其所學到的知識為人類工作”。阿訇的責任正在于傳達和解釋經典,剖取教法,指明人間正道。並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引證更新的資料,顯示經典的明證。以使更多的人瞭解教門的宗旨,從而走向美好的伊斯蘭大道。

知識應服務於整個人類,這一信念要求阿訇們有義務把自己的學識傳授給所有追求知識的人。知識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它只是來源於真主的慈惠。真主說:“那是我的一個僕人,我已把從我這裡發出的恩惠賞賜他,我把從我這裡發出的知識傳授他”。( 3:65)真主是睿智的、至知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96:4-5)而且,他要求每一奉到真主賜予知識的僕人,都要努力把它傳播出去,盡力使人們獲得這一拯救心靈的力量以促進人類的高尚文明。真主說:“人(主)把經典和機密教給他們”。又說:“你以機密和美麗的勸諫將人們呼喚於調養你的主的道路上”。還說:“那時,安拉與有經典的人們締結了堅約:你們千萬對人們講解明白了它(經典),你們可別隱藏了它”。( 3:187)

經典一再褒獎榮獲真主知識並于主道努力教授的人。真主說:“誰能比把人們呼向真主並完成清廉工作之人的語言更美好呢?”穆聖說:“確實,安拉和他的天使、天民、他的喜愛者,甚至石頭上的螞蟻,海中的魚兒都讚美人們好的教授者”。穆聖讚譽優秀的阿訇說:“主的慈惠在於我的代替者”。有人說:“你的替代者是誰呢?”他說:“就是喜歡我的言行,並把它教給安拉的奴僕的那些人”。學識是真正的財富,學者承受並奉行學識不但擴增了榮耀並在真主闕前獲得最高的賞賜。真主說:“安拉把學理授於他所屬意的人,獲得學理的人,已獲得很多財富了”。( 2:269)穆聖說:“使者未留下一塊金元或銀元,他們所留下的只是學識。誰求得學識,誰就是獲得豐富財產的人”。

阿訇的價值是與弘揚正道的重大責任相偕同的,只有今生無私奉獻學識於主道的阿訇,才能實現真正阿訇的價值,佩戴學者的貴冠,蒙得真主的喜悅。因為只有他們可使宗教和人類沾潤裨益,這與獨善其身的辦功者不能同日而語,善於教授的阿訇為真主而宣傳真理,憐憫人類,其後世報償是不期而遇的。這對於並無公益貢獻的修道者,自有天壤之別,穆聖說:“一個優秀的學者強過一千個修道士”。又說:“有知識的人比於辦功者的高貴,恰如白德雷(十四日)夜晚的月亮比於一些星辰一樣”。這充分表明傳播知識的重大意義,它能提高功課的價值,使領受者眼睛明亮,心地光明趨於真主的道路,歸向美好的樂園。真主說:“瞎子與明眼人一樣嗎?黑暗與光明能一樣嗎?陰涼與炎熱能一樣嗎?”( 35:19-21)無知的人心境昏昧,如燈光熄滅。伊瑪目安薩里說:“即使辦功者知道自己應保持的功課,如沒有知識,他就不是辦功”。(同前)所以穆聖說:“早晨學習一節《古蘭經》,比禮一百拜副功拜強的多”。

四、抵禦誘惑經受考驗

阿訇如何肩負起代理聖位元的重大職責,成為對每一位阿訇的嚴峻考驗。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阿訇本身比一般人有更深的認識。因為學者最諳經義,最懂得認主學識的高貴及傳播的責任。真主說:“他創造死生,以便考驗你們誰的工作最優秀”。( 67:2)一位優秀的阿訇,出於對真主誠摯的愛,在因時制宜地為主道發揮自己的效用方面,內心含蘊著不可阻抑的巨大動力,並要求自身的行動與之相一致,奮力在短暫的今生,更少地貪戀今世,更多地做出奉獻。為了實踐與真主的約會,他們能忍耐、能戰鬥、能隨時經受現實的考驗。真主說:“凡踐約而敬畏的人(都是真主所喜愛的)(《古蘭經》3:77)他們是穆斯林中優秀者,是以言行感化和教育群眾的表率,尤其是那些為宗教立言於世,將著述傳于後代的學者,更受到經訓加倍的表彰。穆聖說:“學者之墨在末日將與烈士之血對稱”。又說:“最近於聖品的是學者和戰士,學者導人於穆聖所傳的宗教;戰士保衛穆聖所傳的宗教”。使者還說:“後世有三種人有說情的資格,首先是使者,其次是學者,再有是烈士”。真主的威嚴尊大玄高,有誰能在真主闕下為他人說情呢?除聖品之外必須是蒙受真主特慈而承領予許的人。只有學者與烈士榮受了這種權力。為什麼學者在教門中贏得如此的尊重和愛戴,品級僅居使者之下呢?因為他們對宗教事業的貢獻非一般人所能比及,有時甚至對教門的興衰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最為典型者如穆聖的各位索哈拜,後來的四大伊瑪姆,以及諸如偉大的安薩里、伊本·太迷葉、阿布杜拉·萬哈布、茅杜迪、哈桑·班納、庫特蔔等著名的教義學家、教法學家、經訓學家、教育家等,伊斯蘭大師的平生業績都為我們留下了光輝的典範,都充分地顯示了學者的崇高。當初穆聖曾為一位學者的去世悲傷祈禱終月不輟。甚至穆聖說過:“一個學者的死亡,比一個部落的死亡更難忍受”。

五、嚴於律己克敵制勝

如何做一名為教門所推崇的阿訇,這一問題似乎更應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因為只有內心對此真正有所感觸的人,才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使命,並在仰賴真主援助的前提下,無懼無憂地為宗教貢獻力量。

伊斯蘭的全部工作都是以服從真主,克制己私為中心的。只有拋除一切私心偏見,才能透徹地明辨事理,積極地履行主道職責。然而這確是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先賢說:“每人的價值高低,是藉助其履行志向中所擔負苦難的程度而顯示的”。真主予許那些為主道而刻苦奮鬥的人說:“我已經(把正道)賞賜給為此而擔苦楚的人了”。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與“耐夫斯”(私欲)相搏鬥。這種鬥爭雖不明顯,甚或不為人知,但卻是最普遍,最困難和最嚴重的。真主說:“確實,耐夫斯是一定命人幹罪的”。( 12:53)穆聖說:“你們最大的敵人是居於兩肋之間的私欲”。又說:“與自己的私欲戰鬥也如對逆徒作戰一樣,而且比任何戰鬥都艱巨”。穆聖曾把與敵人作戰喻為小的戰鬥,而把與“耐夫斯”作戰喻為大的戰鬥。穆聖說:“你們從小的戰爭返回大的戰爭”。(均見《伊雷沙德》)如此可見,放縱私欲是何等危險,它是後天的欲望,欲望慫恿私心而蒙蔽真理,私心萌動在認識上就要膠滯己見,隱昧真理,在言行上就要以我為先,虧負主道,因為欲望只在於今生的享受而輕視後世。貪婪日久則必經異化原造而改變真理。唯心中領受了真知並實現經訓精神的人,才煥發著真理的光輝,在解悟今世本質的同時,更注重後世的建設。因此學者品級的不同,關鍵是在參悟經典的基礎上克除私心程度的不同。

六、踐行經訓懼怕真主

正信是踐行經訓,敬畏真主的基礎,只有敬畏真主的人才能自覺修化言行;只有富於真知的人才能敬畏真主。真主說:“這(古蘭經)是引領敬畏者的經典”。( 2:2)又說:“在他(真主)的僕人中,只有學者最怕真主”。(35:28)所以怕主是具有真知卓見阿訇最大特點。之所以學者最怕真主,是因為他們最知真主。確知必然導致堅信,穆聖說:“信仰就在害怕與指望中間”又說:“我是你們中最知主的;是你們中最怕主的”。學者因學識而確信後世的實現,認識真主的尊威。真主的許約和警告是通過經典耳提面命的,真正理解經義的人感悟後世如曆今生。“盹亞(今世)”的考驗多麼嚴重,人生道路又何其巔險!稍有疏忽即墮入罪藪,怎能不令人懼怕呢?穆聖說:“學識首要的是怕主”。(《伊雷沙德》)真主說:“他們是畏懼他們主的刑罰的”。( 70:27)又說:“他們可以從主的刑罰上安閒嗎?沒有從主的刑罰上安閒者,除非是折本的人”。今世只有不認主的人才是安閒自在的,縱然在違犯真主重大罪惡之中,但他們因為無知而並不理會。有一次聖妻阿依莎問穆聖:“真主所說的是那些人嗎?他們飲酒,行奸而害怕”?穆聖說:“不是的,他們是禮拜、封齋而害怕的人”。由此可見怕主者只是服從主命的穆民。

安閒是犯罪的先導;害怕是善功的先導,害怕者指望主的慈憫,指望者害怕主的罪刑,兩者相互對立,穆聖說:“如果有人稱述穆民的害怕與指望,那麼二者一定是相等的”。(《伊雷沙德》)真主說:“害怕的人並不是哭泣和擦兩眼,而是戒絕真主所禁止的事物”。《伊雷沙德》中說:“害怕的表現是嚴遵主的禁止;指望的表現是力行主的命令”。害怕主的刑罰才能遠避罪惡;遠避罪惡才能真正積累善功。即使對於一個廉潔的信士,善功能否為真主所允納也是處於重大的恐懼之中。所以真主說:“人(真主)把他們所做的(工作)給予他們,他們的心是害怕的。確實他們是歸於調養他的主。”又說:“的確,他們從在敬畏調養他的主上是一些害怕的人。”真主曾以敬畏主的事例表彰一些天使說:“他們晝夜贊主並不鬆懈,他們屬於敬畏者。”天使本無私欲對於罪惡是純潔無染的,而人類本有嗜欲,同時又處於各種邪惡的引誘之中,所以就必須堅忍地克制自己,並在敬畏主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嚴遵教法,不斷完善自己性情和工作,以便接近真主。這是需要正道的學識為引導的,因此阿訇應是最知真主,最怕真主和最守教法的人。

七、取主喜悅志向高遠

穆聖說:“一切工作全憑舉義,人之所得,乃其所望。”志向是生活的主導,它可調動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因素為主服務。《伊雷沙德》中說:“穆民應檢查自己的志向,凡志向在於教門的人其今生一切均是教門,凡志向在於今生的人,其所辦教門均是今生”。優秀學者之所以尊貴是與其求學目的相一致的。學習目的只為真主,決心以知識服務主道,使尊貴的伊斯蘭籍知識的語言和筆墨得以深入人心,讓人們性靈憑知識的光明奔向真主的道路,這是最為崇高的工作。因為它符合真主的意志,是學者的基本義務。穆聖說:“為教授人而學習一種知識的人,獲得七十個篤誠君子的報酬”。因其目的純正不圖私利。一個真正的阿訇根本不是以生活為目的而造就的,而是因熱愛真主,追求真理,在真主的默助下取得成功的。以一定合法的途徑取得生活資料,是為了更好地為主道傳播知識,而不是專以傳播知識去獲取生活資料。真主說:“抗命選擇今世享受的人,火獄是其歸宿”。( 79:37-39)穆聖說:“求學的目的不是為安拉的人,將來必進火獄”。

八、無怨無悔奉獻主道

歸信後世是穆斯林的六大信仰之一,重視或輕視後世,是鑒定一個人伊瑪尼堅定與否的重要標誌。經典一再向人類闡明今世與後世的本質及二者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不要只顧貪圖今世的享樂,而忘掉後世的拷算。真主說:“今世的享受是些微的,後世的報酬對敬畏者是更好的”。( 4:77)又說:“在後世有嚴厲的刑罰,也有發自真主的赦宥和喜悅,今世生活只是騙人的享受”。( 57:20)“罪人們將來必永居於火獄的刑罰之中。”(43:74)你們應當爭取從你們的主發出的赦宥,和與天地一樣廣闊的樂園--為信仰真主和眾使者的人們而準備的樂園--那是真主恩惠。他將賞賜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宏恩的”。( 57:21)穆聖說:“今世比於後世如捧水比于大海”。由於後世屬於幽玄世界,所以對其正確的認識必須依賴有關信仰的知識,真正認識了後世的人也就相應地覺悟了今生。安薩里教長說:“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信士的理性增強了,他就能體察到今生的危險。他就不會盲目地貪圖享樂,因為真主使今世成為幸福和苦惱的混合體。今世減少一分貪圖,後世便增加一分快樂”。穆聖說:“一個人不從今世獲取一物則已,但獲取,其於後世即少去一物,即使是接近真主的高品之人也一樣”。(《伊雷沙德》)

伊斯蘭教卑視盲目地追求享樂,但同時也反對苦行主義,因為真主說:“你為後世工作不要忘記今世的份額”。欲望本是人類秉性的一部分,關鍵是在於要摭取適度而不過為。穆聖說:“我們求主護佑,勿使我們陷於本性妄貪的泥淖中”。又說:“拋棄紅塵並非是毀棄財產和禁用合宜的,而是要堅信自己所有沒有真主所有可靠,遭難希望無難”。(鐵)

信士生活是有節制的,每言每行均以教法約束,時時心懷敬畏而不忘後世。否認後世的人則不然,他無所顧忌並要盡力抓住今生而縱情享受。真主說:“一切昧徒喜愛今世而拋棄後世”。信士卻因喜愛後世而積極地利用今生。穆聖說:“今世是信士的監禁,昧徒的天堂”。(鐵)阿訇具有兩世的學識,最應清楚二者之間的利害關係。《依合雅依》中說:“好的學者掌握知識,不是為了獲取今生(享樂),因為一名學者其碼應知今世是低微的,短暫的,而後世則是永久的”。又說:“真主以學到知識而獲取今生享受說明惡劣的學者;以畏懼今生說明優秀的學者”。凡力求今世享受的阿訇,不能獲得後世的幸福。穆聖說:“誰學習真主所喜悅的知識,目的只在於今生的享受,誰在後世就嗅不到樂園的氣息”。又說:“我教生中的學者有兩種人,一種是真主給他們知識,他們傳達給人類,別無所圖,也不取代價,水中的魚,天上的鳥,地上的牲畜及紀念真主的天使都為他們作祈禱。後世他們作為領袖受到尊重,與使者們一同見主;另一種是真主給他們知識,他們吝而不傳,唯用以滿足私欲,真主懲之以痛刑,直至人類拷算完畢”。

優秀的學者基於正確的認識,憑著真主的相助能自覺抵制今世名利的誘惑,也能克服一切困難險阻,將心身性命全然交付真主,表現出堅忍的品性。然而今天有一些“阿林”卻掌握許多言辭能為獲取今生進行辯護,並在這種辯護中可以盡情地以宗教和經典謀求自身利益。甚至曲解經義褻瀆聖行,使宗教因他們的行跡而遭受誤解和誹謗,不但自己遠離了教門而且阻退了一些企望接近宗教的人。穆聖說:有許多人將知識變成了今世的本錢,招至與真主的疏遠“。(《伊雷沙德》)又說:“貪財求名違害於宗教,有甚於兩隻餓狼入於羊群”(塔志)

迷戀今世的阿訇因被私利的欲火熏灼使理智蒙敝於今生享受的煙霧之中,對後世麻木不仁。正如穆聖說:“你因愛戀一事而使自己變成了盲人和聾啞人”。(塔)先學有雲:“他看見的卻未曾看見”。他們看見今生但未曾看見今生決定的後世。偏見使他們不能以真知權衡利弊,更不能從伊斯蘭總體著眼去認識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這種人在“海力法(清真寺學員)”時學記了一些經本辭句但並沒有真正理解經旨,口頭學問不濟於佐證自身的教門素養,一經穿衣畢業,鑲上“阿訇”的頭銜就開始了東奔西走的“了事”生涯,放棄了學習,更談不上知識更新了。這些人在教義學上沒有高深的造詣,就是教法學上一些“買斯賴”(問題)也往往是吱唔不清。他們不關心穆斯林事業和教門前途,不反駁違犯教法的言行。習慣於順水推舟偽飾老成。其實是應付局面以維護自己利益,瞞盱地追求他人饋贈的“海提葉(禮品)”,甘做教門中的寄生蟲。穆聖說:“希望人饋贈是萬惡之本。”(四典要會)他們因私欲而酬酢於人情世故之中,貽誤了主道也失掉了自己最大的利益。

私欲與理性相對抗,今生與後世相抗衡。一些輕浮的阿訇要害就在於不能以理性戰勝欲性,巔倒了今生與後世的真偽,故此表現出種種的牽強和投機。穆聖說:“從真主上投機的人,真主以偷時間者報復他”。《伊雷沙德》對此解釋說:“投機的人是指外表道貌岸然,像一個虔誠的信士,實際其內心卻是一個害怕人,指望人,喜愛真主之外的人。偷時間者是指專以無益之事誘導其消磨寶貴時光的人”。投機的阿訇對教門不會有真正的貢獻,因其學識用於私意的營謀中,光陰耗散在真主譴怒的事物上。

《歸真要道》的“學者言行表率篇”中斥責他們說:“記幾篇有詠無味非宗教學的言辭,為了錢財而游於市井,百般牽強虛假,只為滿足私欲”。這種行徑是最卑劣,危險和徹底失敗的。穆聖說:“火獄為嗜欲遮蓋,樂園為善功籠罩”。(塔志)嚴重損教肥己的敗類出現,是末世的顯跡之一,穆聖曾予言:“末日有種賴教求食的出現。人面獸心,口蜜腹劍,外表軟如綿羊,內心毒似惡狼。真主說:他們是欺騙我呢?還是向我放肆,我以自己起誓,必降慘禍,使其沉著之人發呆”。(鐵)

九、遵經守訓虔誠敬畏

如果阿訇是以富於宗教學識見長於一般群眾的,那麼宗教學識本身要求阿訇的思想言行與之相一致就是兩者間更重要的區別。穆聖說:“能實踐自己學識的人,才是真學者”。又說:“真主不接受無實踐的空談”。《伊雷沙德》中說:“指導自身的知識強於空談的理論,除了實踐,人不能成就知識。專尚空談的人並不認識自己;不清楚作為真主之僕的義務,不懂得與人交往的責任。空洞的理論毫無裨益”。爾不頓拉習說:“如有人匯總了古今的知識,但不結合自身,我就不希望與之相會,如有人學習知識且能指導自身言行,即使知識很少,我也願意會見他”。

伊斯蘭是積極入世的宗教,認識的目的唯在於指導實踐。正如伊瑪目艾布哈尼法所言:“學問的功效只在於應用”。也只有努力躬行所掌握的知識,才說明真正領受了其中意義。並從履行所知責成所行的任務中,得到心靈的安寧,因此穆聖說:“略微的領受強於很多的學識”。那些對於教義教法誇誇其談,而行為卻不能兌現其所的人,實際上沒有真正的認識。尤其是專以談吐為手段服務於個人私欲的人。真主在《古蘭經》中曾斥責說:“有正信的人們啊!你們為什麼只說而不實行呢?在安拉看來,你們說而不做實在可惡!”( 61:3)又說:“你們是讀經的人,難道你們命人行善而忘卻自身嗎?你們竟沒有理智嗎?”( 2:44)言行不一的阿訇其實是處在一種昏聵之中。甚至比無知的人還要愚昧。安薩里教長說:“他們為自己的‘知識’所欺騙,總以為自己近在真主之前是有品位的,真主不會罪刑他們。但是如果他們能潛心研究,就會明白,人需要知識就是為了明白什麼是應行的,什麼是當禁的,以及確認什麼是受譴責的惡劣性情,什麼是應嘉獎的優美性情。並掌握改變和防止惡性的方法。這就是說要切實遵行所學到的知識,知的目的在於行,不能遵行的知識就毫無價值,而且對於不遵行知識的學者,經訓中有最嚴重的警告。真主說:“奉命遵行《討拉特》而不遵行的人,如同馱經的驢”。( 62:5)有什麼形態比驢子更醜陋呢?穆聖說:“外賴火獄唯獨屬於有知識而不實行的人”。

《歸真要道》中說:“把知識作為升高品級的引導,必須是不追求財產地位和享受。凡是不遵行所學知識,只圖名利者就是愚昧的人”。本來學識是提高品級的引導,學識和品性應是同步並進的。穆聖說:“學識增進而道德不增進的人,他本身就和真主更加疏遠”。因為學習的目的只在於提高品德而接近真主,學識增進而品德不能提高,當然是遠離主道的墮落表現,尤其明知故犯的阿訇就更是教門中的禍害。穆聖說:“確實,我教生中最可怕的是有知識的兩面派”。人問:“穆聖呀,什麼是有知識的兩面派呢?”穆聖說:“就是口頭有學問而內心和行為如無知的人”。人又問:“最強勝者是什麼人?”穆聖說:“是學者在行善的時候”。又問:“最壞者是什麼?”穆聖說:“是學者在幹罪的時候”。這就說明,因為阿訇具有知識,一言一行對群眾都有深刻的影響,其行為意義也就更加重大了,行善益善,是因其徹底清晰主命的尊大,行惡益惡是因其膽敢明抗真主的命令,因此,賞罰之間的差異也就更大了,對那種一味欲食而肥的虛妄“阿訇”,後世境遇是極為難堪的。穆聖說:“登霄之夜,我看見一種人,他們的嘴被火剪撕裂著。我問:‘你們是什麼人?他們說:我們教人幹正事,我們沒幹;我們教人別幹壞事,我們幹了’”。

十、謹慎小心警鐘長鳴

既然學者的特點在於怕主,那麼,有知識而不怕主的人就不可能是伊斯蘭中的真正阿林。因為“依瑪尼(正信)”並未切實地體現於這種人的心中。儘管他們頭上頂著學者的貴冠,人們稱之為“阿林”,甚至居於教長的職位,其實,這種人不過是以此裝點門面,是一些心懷異志的假阿訇,假阿訇是知識貧乏,操守低劣不夠資格的人,安薩里教長稱他們為今世學者(只為今世)。他們雖學了一些經文但並不具有相應的教門學識,也未曾真正理解經典實義,因此,不能以其所學經訓佐證自己的信仰,更不能為主道而服務於人類。在宣教、教學、判斷及解釋教法等各方面均為不能起到真正阿林的作用,然而,他們卻有一套接人處事的手段,憑著‘阿林’的名義買得今生需求,謀求在名譽及利益上較為滿意和容易的生活,後世在他們心中已悄然淡漠,今世成為他們志趣唯一的希望,經典變成了謀生的工具,宗教只作為寄生的靠山。這種人雖誦讀經典教誡但並不結合實際,不參悟自身,不負宗教責任。在他們心目中,迎活送死,念經拿錢,就是宗教的全部內容,人事大於主命,今世高於後世,賣弄經典辭句以眩惑人,故作“阿林”姿態以蒙蔽人,其實內心世界卻是蠅營狗苟,庸俗不堪,談不出教旨真諦,終年庸庸碌碌代辦“了事”(教門中根本無此行當,也無此概念)業務,把尊貴的伊斯蘭教當作俗務,並以世俗伎倆為己所用。這種屍餐素位,賴教求食的‘阿林’對教門無任何貢獻,只起壞影響。如果把他們看成是替聖傳道的學者,倒不如視之為促使宗教衰亡的“催化劑”。

假阿林的家屬一般都不禮拜,沒有教門。因為他本人對教門的認識就是昏昧加虛偽,又如何能教育好妻子兒女正確地認識主道呢?再有這種“阿林”手中的錢財多是不潔淨的,安薩里教長說:“憑著敬事真主的方式謀求財產和權勢是在教門上的犯罪,是哈拉木(受禁的)。”《伊雷沙德歐魯門丁》中說:“(對於家眷)要以哈倆立(合法的)收入培養他們”。因為真主說:“你們從一些潔淨的中食用,你們做清廉的工作”。又說:“你們不要在你們中間以虛偽來吃你們的財帛。”穆聖說:“凡是從哈拉木中生出的肉,火獄中最相宜的”。誦讀經典本是一項日常的功課,履行功課只能是為真主而不能別有所圖,凡以舉行功課的方式圖謀私利者,就是以功課舉伴主。真主說:“希望相遇養主者,應幹清廉的工作,不能以功課舉伴養主啊!”穆聖告訴我們說:“真主曾說:“為我工作,而於其中舉伴我的人,工作全是他的,我與他無關係,我是從夥伴上無求的,至知的”。由此可見,這種“阿林”不但害了自己也坑害了家裡人。產生不義兒女,雖然有不同的原因,但以“哈拉木”財帛是培養不出清廉的後代的!現實正是如此,一些假阿林的子女不遵教法胡作非為,令人點背的事例屢見不鮮,道理很明顯,不能修正自身的人又怎能齊理家屬呢?不能齊理家屬,又怎能去影響和教育外邊人呢?因此,他們去“搭救人”為人“了事”實際上是一種諷刺。對家中的活人甚至連本人自己都沒有搭救走上正道,還可以替別人去搭救死人嗎?《米雷索德》中說:“口頭有學問而心性昏昧的阿林,不知怕主,不知羞恥,這種人已顯出心死的徵兆,其討論知識不是因為後世和接近真主,而是為了錢財和人們的讚揚,因此,其學問是追隨自負的,他憑自負行事,自己不遵行知識反而嫉妒和怨恨那些謹遵知識的人,並惡意譭謗他們。”又說:“惡劣的阿林把教門以世俗的手法出賣了。他們諂媚勢力,順情說假話而不盡忠言,導致各階層的人因看到他們的表現而誤解了教門,疏遠所有清廉真誠的辦功者和學習宗教知識的人,使他們從高貴的學識和近主的真機上受到了阻遏。因此,只圖今世的阿林在後世是火獄中頭號的播火人,所以穆聖說:‘確實我求你(真主)從無益於人的學識和不懼怕的心胸上護佑。’”

還有的假阿林由於自負戰勝了一切,已完全墮為偽信者。本人雖站在教門行列中但卻已完全喪失了正信,走向了教門的反面。平時他們只是以慣例作表面應酬,而實際卻厭惡正道,消極對待。真主說:“當他們去禮拜的時候,他們懶墮站起,他們炫耀於人,他們只稍稍的紀念真主”。( 4:142)他們的功課只是為了給人看的,他們即不是穆民又不明確站到不信者之列,而是“徘徊於兩者之間,不歸這一夥,也不歸那一夥”。( 4:143)穆聖說:“偽君子如迷羊,東西漂流,徘徊不定”。(塔志)真主說:“這是因為他們聲稱歸信,而實不信,他們的心被封閉了,故他們不是明理的”。( 63:3)偽信的阿林,心懷叵測別有用心的,是教門中的危險。他們雖披著信士的外衣而實際是宗教的叛徒,他們平時違犯教法,到關鍵時刻更會賣教求榮以陰謀迫害穆民。真主說:“行罪惡詭計的人應受酷刑,他們的詭計是毀棄的”。( 35:10)他們或‘虔誠拜主’或公開反教,完全是根據不同時境和條件做出不同的表演。真主說:“他們絕不是信士,他們想欺騙真主和信士,其實他們只是自欺,卻不覺悟”。( 2:89)穆聖說:“你們謹防口是心非人的邪惡,他們說的是你們知道的話,幹的是你們不知道的事情”。《歸真要道》中說:“確實教門的災難就是起於這種壞事的阿林和假清廉的愚人”。真主說:“惡魔已經制服了他們,因而使他們忘卻真主的教誡,這等人是惡魔的黨羽,真的,惡魔的黨羽卻是虧折的”。( 58:19)這種人以正道換取迷誤,他們的交易並未獲利,他們不是遵循正道的。”(2:16)他們是宗教的破壞者,是受真主譴怒和穆民所貶斥的人。穆聖說:“復活日受刑最烈的是那些學者,他們學到知識而沒有用到有益於他們的方面”。因而他們必遭嚴重的刑罰入於最酷烈的火獄之中。真主說:“偽信者必墮入火獄的最下層”。( 4:145)

十一、明確使命以史為鑒

阿訇的職責就是根據古蘭,聖訓、教義、教規和相應的國家法律法規率領穆斯林大眾,履行宗教功修,指導穆斯林的思想信仰、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治理社會、建設社會。阿訇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伊斯蘭的發展,國家的安定,和億萬穆斯林的精神面貌。因此,要使穆斯林地區達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就必須提高阿訇的素質。阿訇務必做到:遵循經訓勤於學習、深刻認識豐富內涵、認真履職不辱使命、抵禦誘惑經受考驗、嚴於律己克敵制勝、踐行經訓懼怕真主、取主喜悅志向高遠、無怨無悔奉獻主道、遵經守訓虔誠敬畏、謹慎小心警鐘長鳴、明確使命以史為鑒。


 

注:此文系“雲南省伊斯蘭教協會第十屆《古蘭經》誦讀比賽暨‘伊斯蘭教和諧與發展’研討會”交流發言材料

(作者:大理市伊協會長、雲南省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納國昌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