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西:節儉的七個好處-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努爾西:節儉的七個好處

奉普慈特慈真主之名

“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過分” (7:31) 這節經文以直截了當的形式明確發出最重要的指令,要求人們節儉,並禁止浪費。這一主題包含有七個要點。

第一點:節儉是對真主的一種感恩。

至慈的造物主希望人類因他賜予的恩典而感恩。浪費是與感恩南轅北轍,不但是對恩典的貶低,還會造成損失。而節儉則是對真主恩典的尊重,也蘊含著許多福利。的確,節儉既是一種感恩,也是對眾多恩典中主的仁慈的深深敬意,必然會帶來主的滾滾恩典。它就像戒除酒癮,能給身體帶來健康。它把人從乞丐一樣的沉淪中解救出來,是人實現自尊的必由之路。它也是一條有力的途徑,讓人感受到主的恩典所蘊含的快樂,並從那些貌似毫無快樂可言的恩典中品嘗快樂。而浪費,則因為和這些智慧的事實截然相反,帶來的只能是很多嚴重的後果。

第二點:節儉獲得真主的報酬,而浪費獲得懲罰。

至睿的主(All-Wise)創造了人類的身體,使之像一座奇妙的宮殿和一座井然有序的城市。人嘴裡的味覺就像是一位看門人,神經和血管則好似電話線和電報線,味覺經過它們與位於身體中心的胃相連接,告訴它入口食物的一些情況。如果身體和胃不需要某種食物,味覺就會說:“不許進入”,並將其逐出。有時候食物不但對身體無益,而且苦澀有害,身體就會將它立即請出門外。

那麼,既然味覺是門衛,從管理胃和身體 的角度,它就是主人和統治者。如果送達宮殿或城市的禮物以及給予宮殿統治者的禮物 價值一百里拉,其中只有5里拉的東西是用 來向門衛支付小費的,以免他變得自私、腐敗,但是他也會忘記職責,而放任給他更多小費的叛亂者進入宮殿。

所以,我們可以設想有兩口食物,一口是 營養豐富的食物如乳酪、雞蛋,且價值40帕拉

(para),[1]一口是精製的果仁蜜餅,價值10個 庫盧石(kurush)。在入口之前,這兩大口東 西對身體來說毫無區別,不相上下。哪怕進入 喉嚨之後,它們依然一樣地滋養身體。而事實 上,40帕拉的乳酪有時候更有營養。只是在刺 激口腔的味覺時有片刻差異。由此,你會明白,為了片刻的味覺享受而把40帕拉增加至10 庫盧石是多麼毫無意義且有害的浪費。

所以,儘管送給宮殿統治者的禮物有1個里拉,但是如果送給門衛的小費卻超過他應得的9倍,就會使他走向腐敗。他會宣稱:“ 我是統治者,”並任由給他最多小費和樂趣 的人進入宮殿,他會誘使叛亂或大火突然爆發。而後又迫使人大喊大叫:“哇,快叫大夫,請他撲滅我胃裡的火焰,給我降溫!”

由此看來,節儉和知足的確應合了真主的智慧;它們以味覺為門衛,給它相應的報酬。而浪費因為違反真主的智慧,將迅速地獲得懲罰、招致腹痛,喪失真正的食欲。它從一大堆不需要的食物中製造虛假的食欲,結果造成消化不良,疾病叢生。

第三點:只要人不浪費、不奢侈,就會承認並感知主的各種恩典。

我們在第二點中說過,味覺是門衛,特別對於那些疏忽大意,既不求精神上進,也不謀求感恩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人既不能沉湎於浪費,也不能為了貪圖味覺享受而付出10倍的代價。

但是,那些真正感恩、追求真實,並用心 接近真實的人,他們的味覺就如真主仁慈的廚房裡的一名總管和監督員——我在《第六講》中曾對此做過比較分析和解釋。它的職責就是承認和計算點點滴滴彙聚而成的食物 中的主的各種恩典,並以感恩的形式向身體 和胃傳達食物的資訊。因此,味覺不僅在照看著胃,而且也照看著心靈、精神和思想,並因此在地位和重要性方面超過了胃。只要人不浪費、不奢侈,味覺就會徹底履行感恩的職責,承認並感知主的各種恩典。只要是屬於合法和不造成沉淪與乞討的後果,它會樂於追求自己的樂趣。事實上,人還是可以選擇美味的,以便用有味覺的舌頭來感謝真主。下面所舉的謝赫•吉拉尼(Shaykh      al-Jilani)的奇跡故事就揭示了這一真理:

謝赫•吉拉尼(願真主承領他的奇跡)曾 經在高斯•安贊穆(Ghawth al-A’zam)門下學 習。他是一位獨子,他的母親年邁且舐犢情 深。一次,這位令人尊敬的婦人走進兒子的小 房間,看見兒子只能吃一片又幹又黑的麵包。 頓時,兒子的苦行和他的極度瘦弱激起了母 愛,她為兒子而悲傷不已。她於是到高斯•安 贊穆那裡去提意見,卻看見他正手拿烤雞大嚼 特嚼。出於對孩子的擔心,她說:“老師啊, 我的孩子快要餓死了,而你卻吃著烤雞!”這 時,高斯•安贊穆對烤雞發話了:“憑主的意 欲,起來吧。”立刻,那只烤雞的骨頭聚攏 起來,變成一隻完整的活雞躍出盤子。這件事 在許多可靠的記載文獻中都曾提到,以顯示那些天下聞名、有非凡的奇跡能力的人的奇跡。

高斯•安贊穆對那位母親講:“當你的兒子達到了這個階段,他也會吃到雞肉。”高斯•安贊穆的意思是:什麼時候當你兒子精神統治了身體,心靈統治了靈魂的欲望,理性統治了食欲,並能為感謝真主的恩典而尋求快樂,那麼他就能吃到美味佳餚。

第四點 :節儉之人不會有家庭和生活的困難。

有這樣一段聖訓 ,其大意是:“節儉之人不會有家庭和生活的困難。”據此,節儉和節約之人不會為撫養家人而遭受麻煩和困苦。

有無數事實證明,節儉有很多的好處,它能帶來良好的生活。例如,我一直在認識自 己,並且從那些以節儉助人和曾幫助過我的 人的話中可以得知,通過節儉,有時會獲得

10倍的報酬,我的朋友們的看法同樣如此。 那是9年前(也就是1926年),許多和我一起 流放波爾杜爾(Burdur)的部族領袖竭力想讓 我接受他們的天課(zakat),不讓我遭受沒 錢帶來的貧困和羞辱。我對這些富人說:“ 雖然我身無分文,但我節儉節約,我已習慣於滿足身無餘財。其實我比你們富裕。”我拒絕了他們再三的執意捐贈。實際那捐贈毫無意義,兩年以後,那些曾願意給我天課的人就因為不節儉而深陷債務。感贊真主,自那以後的7年時間,節儉帶來的積少成多使得即使一小筆錢對我也是綽綽有餘;節儉沒有讓我變得低賤,也沒有迫使我向人乞憐,偏離我人生道路上自足、自立的原則。

不節儉的人註定會降低人格,陷入貧窮,甚至走向乞討。到那時,浪費和奢侈的媒介——錢——就變得身價百倍。為了錢,人有時會出賣榮譽,出賣自尊,行賄受賄。有時候 連神聖的宗教也被出賣,換回那製造不幸的金 錢。也就是說,用100里拉的非物質損失,換回價值僅有10個庫盧石的物質方面的好處。

如果一個人能夠節儉度日,限制自己的需 求,只滿足最基本的,那麼根據下面的經文,

但是,“真主確是供給萬物的,確是有權力的,確是堅定的。”(古蘭經51:58)

以及另一段經文,

“大地上的動物,沒有一個不是由真主擔負其給養的,沒有一個不是真主知道其住所和貯藏處的。”(古蘭經11:6)

他就會發現有足夠的給養以意想不到的方 式讓人依靠,因為這是《古蘭經》的保證。 是的,世上有兩類給養:

一類是人足夠賴以謀生的真正給養。 就像經文所諭示的,它由提供給養的主(Sustainer)加以保證。只要沒有罪惡傾向的 干擾,人在任何境況下都可以找到基本的給 養。他不會被迫出賣自己的宗教、榮譽,或 自尊。

另一類是隱晦的給養。這種給養會因為人 的濫用而使無關緊要的需求就變得好似至關 重要的需求一樣。由於受傳統和習俗的不幸 約束,人們沉迷於這種虛假的需求而無法自 拔。但這種給養得不到養育主的保證,要得 到它就必須付出昂貴代價——尤其在當今這 樣的時代。為得到這些無用的、不祥之物, 人們首先犧牲自尊,甘願沉淪,有時墮入乞討的境地,親吻無恥者的雙腳,有時不惜犧牲為後世帶來光明的神聖宗教價值。

在這個貧困而艱難的時代,那些為饑餓和 貧窮所困的有德之人,他們所感受的悲傷, 使那些通過非法錢財獲得的快樂顯得多麼的 晦暗無味。在這個奇特的時代,對於可疑的 東西,人應該儘量把對它的需求降到最低。 因為按照“需要多少取多少”的法則,在被 迫無奈之下,人可以根據最低需要獲取非法 事物,但不能再多。例如,亟需救命的人可 以吃自死動物的肉,但不能吃飽,他只能吃 到不使自己餓死為止。同樣,也不能帶著放縱的快樂在數十個饑餓的人面前大吃特吃。

下面通過一個故事講述節儉的確會帶來高 貴和聲望:

有一次,著名的慷慨之士哈提姆•塔伊大 宴賓客。他送給客人們很多的貴重禮物,然後 出門在沙漠中漫步。他看見一位貧窮的老人背著一大捆帶刺的灌木和雜草,刺紮著皮膚,使 他血痕累累。哈提姆就對老人說:“哈提姆• 塔伊正在舉辦盛宴,發放禮品。你到那裡,可以用這5庫盧石的柴草換到500庫盧石的錢。”

這位非常簡樸的老人回答到:“我用我的自尊來砍柴運草;我不會讓自己向哈提姆•塔伊低聲下氣。”後來,客人們問哈提姆•塔伊:“你見到過比你更慷慨大方、更值得尊敬的人嗎?”哈提姆說:“我在沙漠裡碰見的老人比我更值得尊敬、更加高尚、更加慷慨。”

第五點:憑其完美的慷慨,萬能的真主讓一位窮人從主的恩典中嘗到富人一樣的快樂, 讓乞丐體會到國王一樣的快樂

的確,饑餓和節儉中的窮人,從一片黑幹的麵包中所獲得的快樂遠勝於因為毫無節制而厭倦和缺乏食欲的國王、富人從精製甜點所得到的快樂。

令人驚訝的是,一些肆意揮霍、奢侈放 蕩之人竟指責節儉和節約是“吝嗇”、“小 氣”。願主禁絕之!事實絕不是這樣。節儉就是高貴和慷慨。只有浪費和奢侈才貌似高貴,實際上卻既小氣又吝嗇。我寫這篇文章的那年,在我伊斯帕爾塔(Isparta)的住處發生的一件事是對此最好的說明。事情的經過 是這樣的:

我的一個學生違反我的原則和生活準則,堅持要送給我差不多兩奧卡半[2]的蜂蜜作為禮物。無論我怎樣堅持,仍不能把他說服。因為考慮到經濟節省 , 在舍爾班月(sha′ban,伊曆8月)和萊麥丹月(Ramadan伊曆9月,即齋月)裡,我們讓一起的三個 弟兄可以吃30到40天的蜂蜜,以免他們沒有甜點可吃,同時讓帶來蜂蜜的人掙得真主的回賜,於是我就讓他們取用,而我自己也得到了 1奧卡。儘管我的三位朋友都是些謙謙君子,懂得節儉,他們相互勸讓蜂蜜,照顧他人的感受,處處以他人為先,的確是良好的品德表現,但是,他們忘記了節約。他們只用了 3個晚上,就把兩奧卡半蜂蜜吃得盡光。我笑了,說:“我本想讓你們三、四十天都嘗到蜂蜜的香甜,但你們卻把30天減到了3天。真希望你們吃得高興!”而我自己,則仍然在節儉地食用那1奧卡蜂蜜。整個舍爾巴月和萊麥丹月我都吃著蜂蜜,並且讚頌真主,每天晚上開齋時,我還會送給他們每人一滿勺蜂蜜,於是蜂蜜就成了一種重大的獎賞。有人也許認為,我這樣做十分小氣,而我的弟兄們三晚上吃完蜂蜜則是多麼的大方。但我知道,表面上的小氣,實際卻蘊含著尊嚴的提升、增加,以及充裕和豐厚的報酬。如果我的弟兄們不停止他們的做法,那麼潛藏在慷慨和過分下面的,就是比小氣更惡劣的東西,比如貧窮、貪婪和向人乞憐。

第六點:節儉和小氣有很大的不同。

就像 謙卑看似奴性十足,尊嚴看似傲慢,實際卻大不相同,因為前者是一種美德,而後者卻是一種惡行。依此類推,作為先知(祈主福 安之)高貴品質之一的節儉,是真主的智慧 在萬物中的體現之一,與包含卑賤、貪婪、 吝嗇和貪欲的小氣絕無瓜葛。下面的故事有 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阿卜杜拉•伊本•歐麥爾是人稱“七個阿卜杜拉”之一的著名聖門弟子,是明辨是非的(Faruq al-A’zam)哈裡發歐麥爾最優秀、最傑出的兒子,也是最著名、最有學問的聖門弟子之一。

一天,他去市場上買東西,為了節約和維護商業誠信,他就幾庫盧石錢而和人討價還價。一位聖門弟子見此心想,先知在大地的優秀繼承人、哈裡發歐麥爾的兒子竟為了幾庫盧石錢與人爭執,肯定是個小氣鬼。於是尾隨其後,想看看他在幹什麼。不久,他看到阿卜杜拉走進自己的家中,在門口看到了一位窮人。

阿卜杜拉和窮人說了幾句話,窮人隨即離開。然後,阿卜杜拉走進第二道院門,看見了另一位窮人。他又和他談了一會,那人也離開了。那位從遠處觀看的聖門弟子更加迷惑不解。他過去問兩位窮人:“阿卜杜拉和你們呆了一會,他在幹什麼?”兩人都答:“他給了我一枚金幣。”“感贊真主!”這位聖門弟子不禁感慨萬千,心想:“他竟為幾庫盧石錢可以在市場上與人斤斤計較,在自己家裡,卻悄悄地、高高興興地給他人施捨了兩百庫盧石!”他於是來到阿卜杜拉•伊本•歐麥爾跟前,說:“伊瑪目啊,請說一說,為什麼你 在市場上是那樣的吝嗇,而在家裡又是這樣 的慷慨。”阿卜杜拉回答:“我在市場上不是小氣,而是節儉行事,是合情合理之舉,也是為了保護作為商業基礎與靈魂的誠信精神。而我在家裡的舉動,則是出於內心的憐憫和為了使自己達到精神的完美。前一種行為不是小氣,後一種舉動也不屬於過分。”

在提到這件事時,大伊瑪目艾布•哈尼法(Imam Abu Hanifa)曾經說過:“善功中沒有多餘,如同過分中沒有善功。”換言之,如同善功和愛心無所謂過分或浪費(只要他們值得付出)一樣,浪費和過分中也絕不可能有善功存在。

第七點:過分和浪費導致貪婪,貪婪又釀成三大後果

首先是不知足。 不知足破壞人們勞動的熱情和努力,使不知足的人懶惰成性,只知道怨天尤人而不知道如何感恩。他們不願去掙哪怕是一點點的合法財產,[3]而偏偏追求非法財產與不勞而獲,並為此而損傷自尊,甚至是榮譽。

其次是失望與損失。 貪婪之人的結局往往 是事與願違,他們不僅可惡,而且也失道寡助。正應驗了這句俗語:“貪婪者真是賠了 夫人又折兵。”

貪婪和知足依照一條最普遍的法則在動 物王國發揮著作用。例如,需要養料的樹木 安於知足,卻加快了養料的來到和吸收,顯 示出知足的巨大好處。而動物貪婪地追逐獵 物,卻依然深陷困難和不足,顯示出貪婪的 巨大損失。

同樣,所有無助的幼仔們擺弄擺弄舌頭 然後就有鮮美的奶水從某個不期之處汩汩而出,於是就會有知足的表情,而野獸們則貪婪地進攻那殘缺又骯髒的獵物,這一切都清楚不過地證明了我們的觀點。

同樣,像狐狸和猴子這類聰明的動物雖然滿 足於以肥美的魚兒為最好的食物,卻仍顯得矮 小軟弱,是因為它們儘管拼命捕獵,卻還是找 不到足夠的食物。這再次證明,貪欲的確是艱難的禍根,知足的確是容易的原因,這是何其正確。歷史上,有些人通過貪婪、高利貸和不擇手段來謀取可憐而非法的食物,最後換來的卻只是苟延殘喘;而遊牧人知足常樂,自尊地生活,不愁吃穿,又證明我們所言的確不虛。

還有,許多學者[4]和文學大家[5]因為聰明導致貪婪而陷入了貧困,許多愚笨殘疾的人因為內心知足而變得富有,這些都說明合法的給養源於人的虛弱和需要,而不是源於人的能力和意志。的確,合法的給養與能力和意志成反比。

孩子們的能力和意志增長越多,他們的給養就減少越多,給養就離他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難以獲得。有一則聖訓說:“知足是永不窮盡的寶藏。”由此可見,知足是活得好、活得輕鬆的一件法寶,貪婪則是損失和沉淪的淵藪。

第三個結果是貪婪毀滅誠信,損害後世的福 利。 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是,如果一個畏懼真 主的人遭受了貪婪的折磨,他就會渴望得到別 人的重視。而在乎別人重視的人就難以有完全 的誠信。其結果極其嚴重,值得重視。

總之,過分和浪費導致人們缺乏知足。 而不知足又破壞工作的熱情,助長人們的懶惰,打開抱怨生活的大門,使不知足的人喋 喋不休。[6]而且,它還破壞誠信,鼓勵偽善, 傷害自尊,讓人搖尾乞憐。

然而,節儉和節約帶來的總是知足。根 據“知足者受人尊敬,貪婪者遭人唾棄”的 聖訓,知足的結果就是得到自尊。知足鼓勵 勤奮和勞動,增加人們工作的熱情。比如,一個人工作了一天。因為對自己每晚得到的微薄工資十分滿意,他第二天又會去努力工作。而浪費和無節制之人卻不懂得滿足,他會在第二天不再工作。或者即使工作,也是毫無熱情地去幹。節儉帶來的知足打開了感恩之門,關閉了 抱怨之門。知足者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感恩。因為知足、不依賴他人,他也就不需要 看別人的臉色。當真誠之門被打開,虛妄之 門就隨之而關閉。

我曾目睹過大肆浪費和揮霍帶來的可怕危害。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9年前,我訪問 了一座幸福的小鎮。時值冬季,一片蕭條,我看不出小鎮有財富的痕跡。小鎮的穆夫提(Mufti,教法說明官,求主慈憫他)好幾次對我說,“我們這裡的人很窮。”這些話使 我深受觸動。接下來的5、6年裡,我一直為小鎮的人唏噓感歎。8年後的夏天,我又重訪小鎮。看著小鎮的座座莊園,回想著已故穆夫提說過的話,我禁不住說:“贊主崇高! 這些莊園裡的農作物遠超過小鎮的需要。這裡的人本應該非常富裕。”我為此吃驚不已。通過回憶這件從未欺騙過我、並指導我認識其他真理的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富足和充裕皆因浪費和過分而逝去,所以小鎮雖然曾經擁有很多的財富,已故的穆夫提卻還是說:“我們這裡的人很窮。”

的確,有經驗證明施捨天課、講究節儉和 節約可以增加物什和財富,同理,也有無數 事實證明浪費和不繳納天課只能使發展和充 裕隨風而逝。

伊斯蘭賢智中的柏拉圖、醫學家中的元 老、哲學家的導師、著名的天才艾布•阿 裡•伊本•西拿(Abu Ali Ibn Sina)曾經從 醫學的角度解釋“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 不要過分”(古蘭經 7: 31)這節經文。他 說:“我把醫藥科學濃縮成了兩條,最簡短 的就是最好的——你吃飯時一定要吃少些, 飯後4到5小時內不要再吃。因為健康的關鍵 在於消化,即吃飯應以有利於輕鬆消化為原則。對胃和你自己最繁重、最乏味的事,莫過於層層疊疊地吃許許多多的東西。”[7]一件奇特而富有教育意義的“巧合”[8](我的)《論節儉》的所有抄本都由5、6 位抄寫員(其中 3人沒有抄寫經驗)抄寫, 他們來自相距遙遠的各個地方,每個人採用 不同的抄本進行抄寫,他們的書法也各不相 同,並且從未留心過“艾利夫” [9] 字母的問 題。在這些抄本中,符合標準的“艾利夫” 有51個,如果“加上祈禱詞”,則有53個。 而這些數字恰好與《論節儉》一書的寫作和 抄寫日期一致。該日期根據魯米曆算(Rumi calendar)[10] 是 1351年,根據希吉拉伊斯蘭陰 曆則是1353年。顯然,這絕不是巧合。它說明,由節儉產生的充裕祝福已經上升為奇跡,這一年也堪稱是“節儉之年。”

果然,兩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由於大範圍的饑餓、破壞和浪費,廣至全人類、小至每一個人都被迫開始節儉,無不驗證著節儉的神奇。

“贊你超絕,除了你所教授我們的知識外,我們毫無知識,你確是全知的,確是至睿的。”(古蘭經2:32)

天課(Zakat)

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不朽與動盪都源 于兩種根源或態度:一種是“只要我肚子填 飽,哪管別人死活”,一種是“你來工作, 而我坐享其成。”

這些態度因為高利貸盛行和人們放棄 天課——伊斯蘭教規定的有淨化意義的施 舍——而氾濫不絕。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 以天課為普遍原則和義務,並且禁止利息。 天課是個人,尤其是團體和人類謀求幸福生 活的最基本支柱。人類一般分為兩大階級:

精英和大眾。[11]只有天課才能激發精英階層對大眾的同情與慷慨之情,喚起大眾尊重並服從精英。沒有天課,精英就會殘酷地壓迫大眾,不斷激起反叛。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就會產生連續的抗爭與衝突,最終導致勞工與資本一方的相互對抗,就像20世紀初俄國發生的那樣。

啊,高貴公正、寬宏開明的人們!如果你 不以天課的名義慷慨行事,你的行為不僅徒勞無益且會貽害無窮。如果你不以真主的名義進行施捨,就會使窮人感到壓迫,從而自行剝奪窮人為你所做的祈禱,要知道,他們的祈禱在真主那裡是受許的。如果你施捨天課,你會因為真主的緣故、因為感謝真主的恩典而獲報酬。而那些接受了天課的人也不會因此被迫向你道謝或巴結奉承,避免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他們為你而做的祈禱也將獲得真主的准承。

看看,有人施捨,是為沽名釣譽和強人所難;而有人施捨是為了完成宗教義務,為了獲得回賜,為了做一個誠實之人,為使窮人給你所做的祈禱得到真主的承領。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多麼巨大!

主啊,贊你超絕!除了你所教授我們 的知識外,我們毫無知識,你確是全知的,確是至睿的。主啊,請賜祝福與平 安給我們的導師穆罕默德,他說過:“信 士們團結起來就如同堅固的建築,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與其他部分互相支撐。”他還說:“知足是永不枯竭的寶藏。”請賜祝 福與平安給他的家人和眾聖門弟子。一切讚頌全歸真主,眾世界的主。

1. 每里拉有100庫盧石,每庫盧石有40帕拉。

2.  奧卡等於2.8土耳其磅。

3. 浪費和不重視節約導致消費者獲益而生產者受損,人人 緊盯著政府的大門。於是作為社會生活基礎的工業、商 業和農業隨之蕭條,國家也陷於衰敗貧困。

4. 有人問波斯國王、公正者努什爾萬(Nushirvan the Just) 的宰相、以智慧著名的學者博佐爾格邁爾( Bozorg- mehr):“為什麼統治者的門口擠滿了飽學之士,飽 學之士的門口卻看不見統治者,人們卻又說知識比權力 高貴?”他回答到:“因為飽學之士有知而統治者無 知。”意思是說,統治者因為無知,不懂得學問的價 值,因此也不去學者門前求知。而飽學之士因為有知, 瞭解統治者的貨物和財產的價值,故去統治者的門前 求之。博佐爾格邁爾用優雅的回答,機智地說明了貪婪 源於有知者的聰明,它使一些人變得身無分文,陷於貧 困。——胡斯雷夫注

5. 有一事可以證明:在法國,乞丐的執照是發給文人的,因為文人精于乞討。——蘇萊曼•盧世圖注

6. 的確,只要你遇見浪費、不懂得節制之人,你都會聽到 抱怨。無論他多麼富有,他的舌頭仍然在不斷抱怨。而 當你遇見哪怕最窮但知足的人,你聽到的只有感謝。

7.  意思是說,對身體最有害的,就是不到4、5個小時就吃 東西,或者僅僅為了享受而層層疊疊地用各種食物填充 肚子。

8.  “巧合”(tawafuq):事物或事件以意外而方便的方式相應和。(英譯者注)

9. 艾利夫:阿拉伯字母中的第一個。(英譯者注)

10. 魯米曆算是一種由陰曆調整以適用於太陽曆的修正曆,是從西元紀年減去584年而形成。

11. 賽義德•努爾西用精英指代能施捨天課的人,用大眾指 代有資格接受天課的人。但這種劃分是相對的,是以 當地的財產標準為准。鑒於伊斯蘭教不允許穆斯林中間 產生社會經濟的鴻溝,這兩大人群之間的差異就不應太 大。今天,在穆斯林社會,這兩大階級都可在中產階級 的行列中找見身影。天課的目的是讓窮人有足夠的錢來 養家糊口,所以我們在考慮天課的時候,應同時考慮伊 斯蘭所正視的生活標準。(英譯者注)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