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國際動態>>社會焦點
柏林清真寺巡禮
2004.4.2  3:12:12 PM      閱讀5378次
 (Islamicity﹐伊光編譯)
    


  在德國首都柏林﹐一條傳統的歐洲文化街道上開闢了一片工地﹐建築師和工人們日夜忙碌了一年之後﹐週圍的居民發現豎起了一座不同尋常的建築。 遠看象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正中頂上是一個巨大的綠色圓頂﹐彩色的玻璃窗和屋檐下裝飾著阿拉伯字母組詞圖案﹐門和窗都是同一規格的拱形﹐建築的左右兩邊挺立起擎天柱式的尖塔比中央圓頂更高﹐金色的尖頂被藍天白雲襯托得更加顯眼。 這是一座清真寺。


  經常在工地上走動的一名高個頭男子﹐滿臉鬍鬚﹐雙眼炯炯有神﹐他是清真寺籌建委員會的工程監工﹐名字是阿里•古爾賽克。 他很熱情地回答過路人的各種問題﹐“這裡是穆斯林居民集中的街道﹐鄰居們都不十分注意﹐因為我們過去沒有一個明顯標誌的聚會地點﹐大家分散在地下室和車庫裡做禮拜﹐家庭聚會﹐演講和教學。” “來自許多國家移民的穆斯林共同的努力﹐集資﹐現在有條件購買一片地產﹐建造一座像樣的清真寺﹐成為這個街區的穆斯林文化標誌。” “我們信仰的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主張寬容和仁慈﹐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亞當的子孫﹐應當是平等的兄弟姐妹。 這座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文化中心和開放式的咨詢處﹐歡迎各種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德國人進來同我們交談﹐幫助這個社會消除歷史的偏見。”這個巨大的工程將在今年5月竣工﹐人們將看到本地和外地的穆斯林定期來此聚會﹐參加各種伊斯蘭儀式和穆斯林的文化活動。 新建這樣一座清真寺﹐在德國已經不是什麼新事物﹐這些許多德國城市中經常出現的工地﹐2002年全德國只有77座這樣正規形式的清真寺﹐一年之後﹐增加了一倍﹐141座了。 現在正在規劃和建築中的清真寺有154座﹐過不久都將成為德國各城鎮新的景點。 與清真寺數量增加的同時﹐在德國對穆斯林仍舊很陌生的人在減少﹐因為在街道和商場到處能看到穆斯林女子的各色蓋頭﹐從小學到大學每間教室中都有穆斯林的同學﹐穆斯林的清真食品店和書店裡的伊斯蘭書籍。 過去在書店和圖書館的宗教書架上只有聖經﹐現在有同樣多的古蘭經陳列在那裡。


  在所有的歐洲國家﹐伊斯蘭文化快速增長﹐而傳統的基督教文化在急速衰落﹐歐洲人人心裡產生了恐懼。 在美國紐約發生的“9-11事件”和最近在馬德裡發生的火車站連鎖爆炸事件﹐使許多歐洲人不寒而慄﹐擔心穆斯林中的極端份子對西方侵略政策的報復。 當地的德國人說﹐新增加的清真寺只會讓居民容易聯想到許多恐怖事件。 德國現在總共有兩千四百多座清真寺﹐大部份都是新移民利用舊廠房、廢電影院、老教堂和空倉庫改造的暫時用房﹐每一個地方的穆斯林都在夢想不久將來就地新建他們所喜歡的阿拉伯式或土耳其式的正規清真寺﹐表現穆斯林的團結和力量。


  據柏林市政當局內部透露的消息﹐他們收到許多民眾的投訴﹐對居民區不斷出現新建的清真寺感到不安﹐市政當局召開過幾次專題會議。 他們對外公開的理由是﹐保護某些街區傳統文化景觀﹐要對中東式清真寺建築加以控制﹐嚴格審批手續﹐尊重當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文化感情﹐不希望把柏林的某些街區變成大阿拉伯市場或小土耳其城。 首都柏林是穆斯林人口增長快速的一個城市﹐據統計﹐1996年有613處清真寺﹐今日超過一千處。 柏林市政當局已向穆斯林協會提出明確限制﹐要求把現有的清真寺數量減少40%﹐因為許多社區的居民說﹐他們看到“伊斯蘭在德國擴張的危險趨勢”。 穆斯林協會的答復是﹐德國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家﹐穆斯林民眾需要做禮拜﹐他們需要清真寺的空間容納他們。 清真寺的數量可以減少﹐大多數小清真寺可以關閉和合併﹐但必須擴大每座清真寺的建築面積﹐容納這些需要做禮拜的人。 這個談判還在進行中。


  阿里•古爾賽克是土耳其移民﹐在他居住的柏林地段已經全是土耳其人的街區﹐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五十年代歐洲重建時陸續進入歐洲的建築工人﹐後來帶來了家屬﹐安家落戶﹐生兒育女﹐現在有三百萬土耳其移民﹐是德國最大的少數民族。


  土耳其人喜歡群居﹐在德國逐漸形成了許多小土耳其城﹐那裡必定有清真寺、土耳其食品超市、清真飯館、穆斯林咖啡廳、伊斯蘭書籍和文化用品商店。 他們的衣著、飲食、香料、音樂和阿拉伯文藝術書法構成了在德國之中的伊斯蘭城。 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也很多﹐但是土耳其人是組織最好的人群﹐他們有全國性組織“土耳其人聯盟”﹐也有地方組織﹐例如伊斯蘭文化社、穆斯林教育協會和清真寺管理委員會。 有許多非土耳其族的穆斯林也被他們接納﹐進入每座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都是許多種族的大聚會﹐彼此沒有歧視和排斥﹐共同使用德語交流﹐形成“穆斯林大家庭”。


  古爾賽克說﹕“這座清真寺的規劃先後用了十三年﹐最初的穆斯林居民集中在地下室做禮拜和聚餐。 大家天天議論和祈禱﹐希望有一天建造一座自己設計的正規模式的清真寺﹐大家想方設法集資﹐到處乞討捐款﹐總共收集了十萬美元﹐才開始具體籌劃和動工。” 他說﹐他們很幸運﹐設計方案和藍圖獲得市政當局的批准﹐週圍的穆斯林居民都很激動﹐決心為這裡的穆斯林後代建造一座保持伊斯蘭信仰和文化的活動中心﹐因為大型清真寺都是多功能的文化教育場所﹐不僅是做禮拜的祈禱殿堂﹐而且是穆斯林兒童的啟蒙學校﹐居民的團聚和學習的文化中心。德國是個聯邦制國家﹐各地政府的政策不盡相同﹐有許多地方市政當局不批准中東式的清真寺建築。 好在﹐伊斯蘭精神許可靈活和寬容﹐有些地方的穆斯林社區只能服從當地政府的要求﹐修改清真寺建築式樣﹐例如歐洲哥德式建築或希臘神殿式建築。 這樣修正並不違背伊斯蘭的精神﹐世界各地的清真寺可以仿照當地建築風格﹐因為清真寺的建築原則是禮拜的朝向必須是克爾白﹐有寬暢的禮拜殿﹐淨身房和演講廳﹐便於群眾集會和學習經典﹐唯一的禁止是偶像形式。 清真寺外部的阿拉伯文裝飾和高聳的喚禮塔都是附屬性的裝飾﹐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


  建造清真寺同穆斯林女子的蓋頭一樣﹐在歐洲被理解為伊斯蘭的“政治性進攻”﹐使許多國家產生伊斯蘭恐懼症﹐他們害怕穆斯林的社會不斷擴大﹐廣泛宣教﹐可能把全歐洲征服﹐成為伊斯蘭的歐洲。 在過去的十年間﹐全歐洲的穆斯林人口翻了一翻﹐從九十年代的八百萬上昇到了一千五百萬﹐尤其在法國、英國、德國和北歐國家穆斯林移民人口發展最迅速。 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不論哪一國的移民﹐都要求建立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然後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又融合成統一的穆斯林少數民族。 歐洲需要這些外來勞工﹐但是不喜歡他們﹐民族歧視普遍存在﹐這是造成建造清真寺的另一個原因﹐因為穆斯林可以在清真寺裡感到自由和自尊﹐忘記西方社會和文化的干擾﹐在自己習慣的文化氣氛中教育子女後代﹐維護穆斯林的傳統信仰和文化。


  歐洲的穆斯林社會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幾代人之後﹐他們都將學會地道的所在國語文﹐培養當地的伊瑪目和伊斯蘭學者﹐穆斯林接受當地教育和融入社會﹐表現寬容與和平﹐消除現在的伊斯蘭恐懼症。 目前歐洲國家的穆斯林社會還是比較孤立﹐許多地方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直接從他們的祖國聘請教師和伊瑪目﹐如土耳其、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這些伊瑪目不會說當地語言﹐對穆斯林的社會融入很不利﹐但這是過渡時期﹐這是以後必將改變的臨時局面。 一切誤解和偏見都將會消失﹐穆斯林都是很誠實、勤勞的人民﹐他們將自然成為歐洲人的一部分﹐穆斯林不會放棄伊斯蘭﹐但是歐洲社會將接受穆斯林。 穆斯林移民在德國的經濟狀況也在改變﹐古爾賽克說﹐五十年前來的土耳其勞工﹐每天只是從宿舍走到工地﹐在簡易的帳篷裡吃快餐﹐沒有其他活動的余地。 現在的土耳其移民中有了許多大學教授和科學家﹐也有許多土耳其裔的大資本家。 穆斯林教授向德國大學生講課﹐醫院裡有穆斯林醫生﹐科學研究所裡有穆斯林的科學家﹐穆斯林企業家和老闆僱佣德國工人﹐如今都是為平常事﹔預料再過五十年﹐穆斯林的社會地位將更上一層樓。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