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人物春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一代經師,傳播教門,桃李滿天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作者    作者:馬文敬
熱度10184票  瀏覽161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4年11月24日 15:12

——緬懷恩師哈吉·穆罕默德·歐拜杜拉·王乃文大阿訇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2014年8月,我非常榮幸地參加國家宗教事務局在北京的培訓基地——養怡山莊舉辦的第九期伊斯蘭教解經骨幹培訓班。在180名學員中,非常驚喜的是通過師弟耿偉阿訇,意外地見到了未曾謀面的同門師兄弟和師侄,其中有內蒙古海拉爾的夏乾國阿訇、安徽天長的耿偉阿訇、吉林龍井的徐喜建阿訇、福建晉江的馬長安阿訇、海南三亞的教長楊承龍阿訇、陝西西安的翟建祥阿訇與6位師兄弟,以及江蘇淮安的熊化龍阿訇、江西贛州的張亞阿訇、河北廊坊的王同雪阿訇、河北泊頭的朵鵬阿訇4位師侄。這真是安拉恩賜的賽拜布(機遇),勾起了我們對恩師的思念,大家聚在一起,回憶起一代經師哈吉·穆罕默德·歐拜杜拉·王乃文大阿訇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時至今年是恩師誕辰88周年和歸真11周年之際,我們共同誦經、祈禱偉大的安拉擢升恩師老人家天堂樂園的品位。

 一、與恩師在中沙海清真西寺學習生活的點滴回憶

雖然在山東省定陶縣中沙海清真西寺學習只有不到2年的時間,但是恩師對我的學習和成長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恩師從不以自己是師父而自居,為了講經教學,恩師還經常採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

(一)採納成立學生會的建議。1989年麥收期間,大多數同學都回家收麥子,我與李向友、丁厚鵬等幾位元同學,在清真寺組織了一次“八省中秋聯歡會”,主要是搞知識問答活動。這次活動得到了師娘的支持,效果還不錯。我們幾個學生就有了成立學生會的想法。當時,恩師去甘肅訪友,回來後,非常贊同我們的想法。恩師主動召開了阿訇、寺管會和學生代表會議。恩師首先肯定了我們的建議,“100多學生應該成立個學生會,這也便於今後的學習和管理。”最後經過大家討論,決定師兄沙啟芳為會長,師兄閆中海為學習委員,師兄李向友為勞動委員,我為組織委員,師弟丁厚鵬為衛生委員。同時,按照講經程度分為七個組,我是第七組組長,協助寺管會和恩師管理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等事情。

(二)採納臥爾茲演講的建議。我曾經建議恩師,我們日後都要回到各地清真寺當阿訇,講臥爾茲是阿訇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重要的宣教方式,所以應該培養我們學生講臥爾茲的能力。恩師深思熟慮後,採納了我的建議,定于每週主麻日胡弗灘拜後,由七個組組長組織每個組的學生演講。記得我們第七組講的最好的是師弟耿偉。想起當時,每週準備找材料組織演講稿、修改稿子等,樂不思蜀,這為我們現在能夠講好臥爾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恩師與我們共同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中沙海西寺的生活是清貧的,100多人吃飯就是難題。寺管會規定,女學生不用做飯,都是我們80多男學生的工作。每天都得蒸出十來籠屜的饅頭,炒出滿滿一大鍋的菜,可憐的是每次炒菜只有一勺油。每個主麻日改善一次伙食,宰一隻羊,連油肉帶雜碎,一人只能分一小捏,肉湯管夠,一人能喝一兩碗,那叫香啊!恩師與我們學生一樣過著清貧的生活。

二、恩師教經育人,桃李滿天下

恩師一生為培養伊斯蘭教接班人而教授學生,嘔心瀝血。不僅傳承了“經堂教育”,而且繼往開來,大膽革新,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的教學經驗。現在的山東省定陶縣中沙海阿拉伯語學校,前身就是恩師任教長的山東省定陶縣中沙海清真西寺,在積累和總結恩師的經堂教育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成立的。

(一)恩師籌集資金辦學。恩師教學生從來不收取任何學雜費、住宿費、伙食費,只有幫助學生“請經”(購買經書)時,只是象徵性的收取一小部分資金,旨在讓學生珍惜經典。那些生活貧困的學生,一切費用恩師全部免除。恩師辦學大量的開支來源,一是當地穆斯林供應一部分;二是外地穆斯林主動捐助拿“乜貼”;三是去外地求援要“乜貼”。恩師常說:“多招收一個學生,安拉就多給學校降一份‘雷孜格’(給養),有安拉的襄助,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二)恩師獨創教學方法。恩師在中沙海西寺,由於長時間講經,恩師的腿都浮腫了,一按一個坑。恩師每天都是邦達晨禮後就開始講經,直到胡弗灘宵禮。只有在吃飯、如廁、洗大小淨、睡覺的時候,才算是休息。恩師講經有自己一套教學方法,先講《連五本》學習阿拉伯語法,然後依次講《古蘭經》、《聖訓珠璣》、《偉嘎耶教法經解》;再講《滿倆語法學》、《拜倆艾修辭學》、《哲倆萊尼古蘭經注解》、《塔吉聖訓》、《菲格海教法經解》、《阿嘎伊德認主學》;最後講《素愛弗我圖古蘭經注解》、《嘎堆古蘭經注解》、《魯侯拜亞尼古蘭經注解》等;每個主麻日的臥爾茲都講《迷失卡提聖訓》。

(三)恩師桃李滿天下。自27歲任教長50年來,特別是恩師最後的20多年,老人家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余名學生都培養成為伊斯蘭教的各類人才。這些學生中,有在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北等地區的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個清真寺任教長的;其中阿語教師和翻譯500多人,遍佈全國各地阿語學校,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阿拉伯商家、企業服務,為促進中阿貿易的長足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恩師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成為教門恢復後中國伊斯蘭教發展的中流砥柱。

三、恩師平易近人,生活儉樸,淡泊名利

恩師雖然被稱譽為教門恢復後中原的四大阿訇之一,可是恩師一生都平易近人,生活儉樸。

(一)恩師平易近人。雖然恩師被人尊稱為“大阿訇”,可是見到人,從來沒有“大阿訇”架子,總是笑容可掬地先給人說“賽倆目”,恩師一點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孩子;也不管是對男人,還是女人,恩師都是一個樣。恩師總是告訴我們學生,這是“遜奈”(聖行),好“隨法泰”(品德)。

(二)恩師安於陋室。在山東省定陶縣中沙海清真西寺的七年裡,恩師和師娘住的臥室只有15平方米那麼大的小屋,一張大床、一個辦公桌、一條拜墊、一個小淨池,還有一個蜂窩煤爐子。可是就在這間擁擠不堪的屋子裡,恩師有時還用來輔導學生。恩師經常自足地說:“寧可心寬,不住屋寬。知感主!這條件比起我在慈聖集和西吳莊來,都已好的不得了啦!”

(三)恩師生活儉樸。恩師從來不挑剔飯菜,不浪費一口飯、一粒米、一碗水。衣著更是節儉。一件黑面子老羊皮大衣,穿了幾十年;一條蘭絨褲,上面花花綠綠法補滿了幾十個補丁;一雙“抹代”(牛皮襪子),說不清穿多少年了不肯扔掉。學生從甘肅捎來一雙新‘抹代’,恩師卻轉手“乜貼”送給了別人。

(四)恩師淡泊名利。恩師接到匯款總是一律交公,全歸辦學使用。一位有教門的穆斯林企業家,千里迢迢到侯集清真寺,願出“乜貼”幫助恩師買一套房子,以便老人家安度晚年。恩師卻勸說將這筆捐款改用在建清真寺上。穆斯林企業家被恩師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動,一下捐資14萬元,清真寺又籌集10萬元,2002年為侯集清真寺重建了一座600平方米的兩層樓禮拜大殿。

四、恩師淡化教派思想,搞好民族團結

恩師一貫主張淡化教派思想,顧全大局,維護穆斯林內部的安定團結。經常教誨學生:“伊斯蘭教是不分教派的宗教。人為的教派是錯誤的,鬧紛爭更是大錯!”恩師從來不談論教派中的分歧,總是正確地引導“要多談共同點,不談分歧,這樣才有利於團結。”

(一)恩師身體力行淡化教派思想。1988年,我在中沙海東寺學習時,老人家在西寺任教長。冬天裡,老人家穿著藍色的棉大衣來看望我師父沙慶雲阿訇。沒有架子,主動跟沙師父談要摒棄教派分歧。看見我,主動問我是哪裡人?得知是東北人後,囑咐我要好好學習,不要浪費光陰,早日回家為教門服務。1989年,在郭世忠老師的幫助下,我到西寺學習,期間,跟老人家談論了關於念經收海德耶的問題、念經吃油香的問題、墳坑裡掛海克的問題、禮拜動作的問題、《古蘭經》誦讀的問題等非常敏感的話題,老人家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和做法。老人家告訴:什麼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要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要記住安拉的教誨“你們當全體堅持真主的繩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

(二)恩師以身作則搞好民族團結。恩師擅長太極拳和醫術,特別是擅長看眼病,最拿手的當是“摘除白內障”,經常免費為登門求診的各族病人看病。恩師只收藥品成本費,家庭困難的病人醫藥費全免。故此,人們都稱恩師為“阿訇先生”。當恩師第二次任侯集教長時,一位八十多歲的漢族老人,讓兒孫用車拉著她,從十裡外來看望恩師。見到恩師說:“十年啦,你老得認不出來了!先生還記得嗎?你老沒要一分錢,為俺看好了白內障,你是俺的大恩人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恩師一生教經育人,立足中原,培養伊斯蘭教接班人,傳播教門,為伊斯蘭教的偉大事業奮鬥了一生。祈禱偉大的安拉擢升恩師老人家天堂樂園的品位,使老人家成為天堂樂園中幸福快樂的人;佑助老人家的弟子們繼承恩師的遺志,教經育人,繼續培養伊斯蘭教接班人,弘揚伊斯蘭教優良傳統,傳遞伊斯蘭教正能量;引導廣大穆斯林群眾,團結起來共同走愛國愛教的正道,為建設我們美好的今世生活和後世生活而努力奮鬥,成為兩世吉慶的穆斯林!

阿敏! 

---------------------------------------

附:王乃文大阿訇生平簡介

王乃文大阿訇(1926—2003),經名:穆罕默德·歐拜杜拉,哈吉,安徽全椒人。被稱譽為教門恢復後中原四大阿訇之一。1942年(16歲)先後到江蘇南京、河南商丘、甘肅臨夏等地投師于馬品山阿訇、馬敬伍阿訇、楊宗保阿訇、馬天民阿訇,學習伊斯蘭教經典,1953年(27歲)以優異的成績穿衣掛幛完成學業。

1953年(27歲),首任安徽省亳州北京清真寺教長;1954年(28歲)任山東省曹縣侯集清真寺教長;1957年(30歲)被錯劃成“右派”,遣返原籍勞動改造;1979年(32歲)“平反”後,變賣家產,先後在任河南省柘城縣慈聖集、柘城縣西關,浙江省嘉興市,河南省睢縣西吳莊,山東省定陶縣中沙海清真西寺,陝西省西安市東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武陟縣圪當店、開封文殊寺,山東曹縣侯集等地清真寺任教長。培養出2000多阿訇,其中阿語教師和翻譯500多人。

2003年11月19日(齋月),一代經師哈吉·穆罕默德·歐拜杜拉·王乃文大阿訇為中國的伊斯蘭教事業積勞成疾,在恭誦《古蘭經》時,安祥歸真于山東省曹縣侯集清真寺,享年77歲。曹縣23座清真寺和全國各地的3000多阿訇、穆斯林共同為王乃文大阿訇舉行了隆重的“哲納再”殯禮。

(因本人跟隨王乃文大阿訇時間較短,有關恩師的資料來源於師兄弟們的口述和網路。一併感謝,祈求安拉的慈憫,阿敏!)

【吉林省德惠市伊協會長、清真寺教長 馬文敬】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中國人物
頂:453 踩:44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6 (190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1820次打分)
【已經有5566人表態】
1502票
感動
1377票
路過
1304票
高興
138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