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 3:
聖訓號正文相關聖訓注釋
第一篇:啟示3信士之母阿伊莎傳述:啟示降于使者之初是始於真夢4。使者所夢猶如晨輝。後來,使者喜歡獨靜,他到希拉山洞辦功靜悟,數個晝夜皆不回家,直到想家和需要乾糧時才返回赫蒂季(聖妻)處,為再次前往做準備。終於真理5降臨於他了。這時,先知正在希拉山洞,天使突然降臨後對使者說:“你誦念!”使者說:“我不會念 。”

使者說:“天使緊緊地摟抱著我,以至於我都感覺到快忍受不住了,然後他鬆開我說:‘你誦念!’我說:‘我不會念。’於是天使第兩次使勁地摟抱著我,以至於我都感覺到快忍受不住了,然後他又鬆開我,說:‘你誦念!’我說:‘我不會念。’這時,天使再次緊緊地摟抱著我,以至於我都感覺到快忍受不住了,然後他鬆開我說:‘奉那創生化育主6之名,你誦讀吧!他自凝血造化了人類。你誦讀吧!你的創生化育之主乃是至為高貴的7。’”

使者因驚悸而返回胡外德的女兒赫蒂季處,使者說:“快給我蓋上被子,快給我蓋上被子。”家人就給他蓋上被子,直至他心神安定。他向妻子赫蒂季敘述經過時說:“我擔心(不好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了8!”赫蒂季寬慰他說:“不要這樣,以安拉發誓,安拉絕不棄絕你。因為你慈憫親友,幫助軟弱無力者,關心窮人,款待客人,解救人們於患難之中。”赫蒂季遂將使者帶到她叔父的兒子瓦格拉那裡。瓦格拉是蒙昧時代信奉基督教的,他通曉希伯萊文,並用希伯萊文,根據《新約》(精神)寫了一些作品。但時下他是一位雙目失明的長老。赫蒂季對瓦格拉說:“堂兄啊!聽聽你侄兒的見聞吧!”瓦格拉遂問道:“我的侄兒啊,你看見了什麼?”使者便講述了他之所見。瓦格拉聽後對使者說:“那位正是安拉曾經派給穆薩的天使(納姆斯),但願在你傳教之日我仍年青力壯,但願你的族人驅逐你背井離鄉的時候我還健在。”使者驚異地問道:“我的族人會驅逐我嗎?”瓦格拉說:“是的,你的族人會驅逐你的。象這類資訊,無論何人帶來都會遭到反對。在你為聖之時,如我還健在,我一定竭力襄助你。”但是,不久,瓦格拉去世了,啟示也中斷了些時日。”
[3392,4953-4957,6982][4],[5],[6],[7],[8]

相關注釋共5 條:
卷號注釋號注釋
14“真夢”一詞中的“真”是從阿拉伯語中的“薩里哈”一詞意譯而來,該詞含有好、善、真、虔誠、正義、適合、有德行的,等意項。在不同的語境中,該詞相應的有所變化。在這段聖訓中,譯者認為“真”最能表達這段聖訓的意義,因為“啟示的夢境”是真正的來自主的啟示,是真的啟示。——譯者注
15注釋家們認為這兒的“真理”一詞指的是啟示。——譯者注
16譯文中的“創生化育主”是從阿拉伯語中的“然蔔”一詞翻譯而來,該詞在中文裡找不到任何可以對應的詞彙來轉譯,我這裡把“造化”和“養育”兩個詞彙拆解後重新組合,成為“創生化育主”,看起來比較奇怪,但似乎比較接近原詞所要表達的意思,因為這個詞彙在阿拉伯語中含義廣博,具有多重維度。最為重要的意義則是創造→養育→擴展“他的”(真主的)被造物的多種潛質的造物主→他們(被造物)因此才可能達到內外秉性的完美。這一觀點是根據《古蘭經》詞典的最為權威最為博學的編纂者勒格赫蔔所給出的定義而被我引用來的。我們從這一定義中已經明確地發現了伊斯蘭教信仰中的“然蔔”既不同于自然神論的超絕的安拉,也不同於猶太教→基督教的安拉,因為自然神論的安拉和猶太教→基督教的上帝一樣,根據《聖經》記載,上帝把一切創造好後休息去了,所以才有安息日一說;按自然主義者的話說就是:上帝設定了被造物的運轉,就聽任它們機械地完成它們自己的命定,而沒有任何進一步的監督與指導。這種信仰或者觀點完全有悖於伊斯蘭教的“然卜”(創生化育主)的身份,因為一神教的信仰者絕對不只是穆斯林一家,即使阿拉伯半島的多神教徒們也信仰安拉,但是在一神教的信仰中,對於“然卜”(創生化育主)的信仰則只有伊斯蘭一家,這一信仰充分地凸現了伊斯蘭教中的安拉絕對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教導世人當以唯一的安拉的基本特徵或屬性或位元格——《古蘭經》給出了九十九個屬性——“然卜”(創生化育)為自己的生活、生命的標準,最終才可能達到外在和內在秉性的完美,因為一切生命都在主的不斷的化育過程中得以完滿。“創生化育主”是伊斯蘭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這個概念不僅在真主賜予先知穆罕默德的首次啟示中出現,而且也是伊斯蘭教的神聖經典的首章中四個概念中佔據首位的詞彙,另外三個分別是摯愛的主、仁慈的主和報應日的主(正義的主)。當我們理解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先知要說“首章是《古蘭經》之母”的金句。根據這一思路,世界無疑是通過主的創造和化育而規整其自身的,最終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我們必須從主的這一創造化育的背景來看待萬物和人,這樣萬物和人才具有存在的根基和神聖性,而萬物和人的價值也只有在這種關係中得以完成和決定。由此,我們可以說,真主首次降示于先知穆罕默德的這節經文包含了先知要復興、教誨與傳佈的基本真理,同時也從另外一面揭示了人的道德理解和道德動機方面的不成熟性,需要仁慈的化育主通過啟示不斷地給予教化和啟示。

  從先知首次所接受的啟示中的“創生化育”的概念出發,萬物和人都是未完成式的,不斷地在主的化育和引導之中,也就是說萬物和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潛在性,這些潛在性在主的無限的創生化育過程中逐漸地達致完善。無論基於環境的經驗還是基於內在的各種潛意識而言,主的“創生化育”作為凝聚人與人、人與事物、人與主宰的各種價值關係的中心,在關係性的實存界中,處處體現出《古蘭經》首章中“摯愛的主”、“仁慈的主”和“正義的主”的信仰在存在界對於萬物和人的作用,從而決定著真主、人和萬物的所有關係的品質,進而直接影響著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在上文裡已經說過,把一切創造好後休息去了或者把一切創造好任它們機械地運轉,而沒有任何進一步的監督與指導的安拉,都不是穆斯林所信仰的安拉。穆斯林所信仰的安拉是不斷地創生化育、介入世界和人類的主宰,世界和人類都由真主的創生化育來決定,世界和人類的生髮和前進都由真主的創生化育來決定和推動,而不是安拉創造後的不再照顧的遺棄兒或者自生自滅的機器。從人與萬物的角度而言,人和萬物通過主的創生化育而相互關聯,從而為對方提供了創生化育的有用的條件或者參照物。

  根據以上的論述以及根據《古蘭經》詞典的最為權威最為博學的編纂者勒格赫蔔對於“然蔔”一詞的解釋,我們發現目前中國的所有《古蘭經》譯本中對於這個詞彙的翻譯都是有問題和值得商榷的。以下是幾個最有代表性的譯者的譯文:1,王靜齋譯文:讚頌真主――眾世界的養主;2, 楊仲明譯文:頌惟真宰:養諸世界;3,時子周譯文:讚頌歸安拉――養育眾世界的主;4,馬堅譯文:一切讚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5,仝道章譯文:一切讚頌都屬於安拉――眾世界的主。王敬齋、時子周和楊仲明三人都用的是“養主”一詞,“養”字可做化育來解,但是無“然蔔”一詞中的創生或者創造的維度,而仝道章先生和馬堅先生的譯文的問題就更大了,不僅沒有化育的緯度,也沒有創生的緯度。尤其馬堅先生對於“阿勒米納”一詞的誤譯尤為嚴重。在阿拉伯語中,“阿勒米納”一詞是“阿勒目”一詞的複數,“阿勒目”一詞翻譯為漢語是世界,而該詞的複數“阿勒米納”一詞翻譯為漢語應該是“眾世界”或者“諸世界”,該句的整個句子應該是“眾世界的創生化育主”。如果按著馬堅先生的翻譯,世界應該指的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而《古蘭經》的原文則是指包括地球生命、諸天體,以及後世。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分析不是針對先賢們的批判,而是指出問題所在,祈求真主回賜先賢們所付出的辛勞的同時,也希望有才華的人站出來在先賢們的基礎上重新翻譯《古蘭經》,這應該是時代的需要。——譯者注
17《古蘭經》93∶1-3。——譯者注
18這句話非常模糊,也可以翻譯為:“我害怕某件事情在我的身上發生了。”或者直接譯為:“我擔心我自己(出禍了)”,因為該句中含有被魔鬼附身的意思。當時的詩人都宣稱自己被魔鬼附身,所以才能夠吟詠出詩篇,因此也被人們看不起。先知沒有接受啟示的經歷,當他首次接到啟示後,非常緊張,所以才說出“我擔心我自己出禍了”的話。關於此,可參閱《古蘭經》21章5節;26章224節;37章36節;52章30節;69章41節。——譯者注